萧景珩迎上他的目光,嘴角微扬,露出一丝似笑非笑的弧度:“是否有妙句,届时文会上,李兄自知。”说罢,微一颔首,“景珩尚需前往翰渊阁借书,失陪。”
不再多言,他径直穿过人群,青衫背影在寒风中挺直,很快消失在街角。
李晟盯着他离去的方向,脸上笑容缓缓敛去,冷哼一声:“故弄玄虚!一介商贾,侥幸得些虚名,便真以为能登大雅之堂了?文会之上,定要叫他原形毕露!”
身旁一人附和道:“李兄何必与他一般见识?区区丙等,纵有些奇技淫巧,终究难登台面。文会比的是真才实学,到时高下立判,看他如何自处!”
另一处,江宁府学的一间暖阁内,几位负责筹办文会的老教授与致仕翰林正在品茗闲谈,话题自然也绕不开即将到来的文会与两位焦点人物。
“此番李晟公子看来是势在必得啊。”一位须发花白的老先生捋须道,“其诗风工稳华丽,颇合法度,应是魁首的有力人选。”
另一位面容清癯的老者却沉吟道:“不然。老夫倒听闻那萧景珩,近日有一阕咏梅词,虽流传不广,然意境孤高,格调非凡,有出尘之致,似非池中之物啊。院试丙等…怕是别有隐情。”
“哦?竟有此事?”先前那老先生讶异道,“若真如此,此番文会倒真有看头了。李晟之诗,如精工雕琢之玉器;若萧景珩真有那般词才,则如浑金璞玉,重在神韵。二者相较,孰高孰低,犹未可知啊!”
“正是此理。”清癯老者点头,“文会之上,见真章吧。但愿能出几首真正传得开、留得下的佳作,也不负这梅雪胜景。”
类似的议论与期待,在江宁城的茶楼酒肆、书院学舍中悄然弥漫。许多人都在猜测,李晟将拿出何等华丽诗篇碾压对手,而那位总带来意外的新科生员萧景珩,又会以何种姿态应对这场万众瞩目的文会。
此刻的萧景珩,正静坐于翰渊阁靠窗的一隅。窗外枯枝摇曳,天空阴沉欲雪。他手中并非捧着诗卷,而是望着窗外怔怔出神。
他并非不重视文会,相反,他深知此次文会的重要性。这不仅是扬名立万之机,更是扭转众人对其院试排名偏见的关键场合,甚至可能影响到商行日后在士林清议中的名声。
李晟的挑衅,众人的期待,他皆了然于胸。但他心中所思,却非如何绞尽脑汁去雕琢字句,压倒对方。他忆起那日小院中与“梁清”的对话,忆起那阕脱口而出的词,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历经磨难、矢志不渝的精神。
咏梅咏雪,岂止咏物?更在咏怀,咏志!
他需要的,并非辞藻的堆砌,而是发自肺腑的真情与超脱尘俗的格局。他指尖无意识地轻叩桌面,脑海中浮现的却是灼灼梅花映雪而放、清香凛冽的画面,以及…自身这些时日所经历的种种打压、困境与不屈的抗争。
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在胸中涌动,呼之欲出。
他并未急于落笔,而是闭上眼,任由思绪在梅雪的世界与现实的冷暖间穿梭。他知道,真正的诗材,不在故纸堆中,而在心间。
与此同时,梅园之内,管事仆役们正忙碌地洒扫庭除,布置会场。假山亭台间,已有几株性急的腊梅悄然绽开嫩黄花朵,幽香暗浮,仿佛也在静待那场文坛盛事的到来。
寒风依旧凛冽,吹动着梅枝,也吹动着江宁城中文人学子们躁动的心。冬至文会未至,然其山雨欲来之势,已悄然笼罩全城。
所有人都在等待,等待梅雪争辉的那一刻,等待才子交锋的那一瞬。
喜欢诗酒趁年华:我靠文抄走上巅峰请大家收藏:(m.38xs.com)诗酒趁年华:我靠文抄走上巅峰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