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收工前五分钟,四人围在树下。
苏婉清翻着本子:“今天王铁柱整地三小时,记七分;赵老汉指导施肥,记六分半;我记录两小时,记五分;李慕白……嗯,你跑了四趟送水,记四分。”
李慕白笑:“我这分最低,看来头儿不好当。”
王铁柱嘿嘿笑:“你少记点,我们多记点,公平。”
李慕白正要说话,苏婉清忽然开口:“能不能把工时写在纸上,贴在村部?免得记混了,也让人看看咱们是真干事。”
李慕白一愣,随即点头:“行,明天就贴。”
他掏出随身带的小本子,翻开第一页,在空白处写下一句话:“管理不是管人,是让人能做事。”
写完,他抬头看天,太阳快落山了,树影拉得老长。
他忽然想起赵老汉的话——“不是给你干,是给自己挣。”
当晚,他坐在油灯下,重新画了一张表。不再是冷冰冰的“组别+记工格”,而是加了“目标”“责任人”“完成情况”三栏。每栏都留了空格,方便填写。
他写到凌晨,手有点发酸,但没抖。他把表贴在墙上,退后两步看了看,满意地点点头。
第二天一早,他把日志本和新表格带到村部,贴在公告栏最显眼的位置。
刘婶子路过,踮脚看了半天,回头问:“这‘育苗队’是干啥的?”
“提前为荒山种苗。”李慕白答。
“那……这本子上写的,都是真的?”
“一个字不假。”李慕白指着表格,“谁干了啥,记多少工,清清楚楚。月底算总账,一分不差。”
刘婶子点点头,嘀咕:“看着……还挺像那么回事。”
中午,王铁柱跑来,一脸焦急:“坏了!我昨天记的是八分,可本子上写七分!”
李慕白翻开日志,核对后说:“你昨天干了三小时四十分钟,按标准该记七分。八分是你自己说的。”
王铁柱愣住,挠头:“啊?我记错了?”
“记错了没关系。”李慕白把本子递过去,“你可以提,我们核对。这就是为啥要记下来。”
王铁柱看着本子,忽然笑了:“你还真来真的?”
“当然。”李慕白也笑,“不然以后上山的人更多,谁记得清谁干了多少?”
傍晚,赵老汉来还锄头,顺手翻了翻日志本。他指着“问题记录”那栏,问:“这‘苗黄’的事,写了,然后呢?”
“然后改进。”李慕白答,“今天加了草木灰,明天看效果。有效,就记‘成功’;无效,换法子。”
赵老汉点点头,忽然说:“你这本子,比大队的工分簿还细。”
李慕白笑:“细点好,省得吵架。”
赵老汉走前,留下一句话:“你要是能把这股劲头用在山上,荒山也能变金山。”
李慕白没接话,只是把日志本收好,放进怀里。
夜里,他坐在桌前,重新翻开《农村合作经营基础》。书页翻到一半,他停下,盯着一句话看了许久:“组织的本质,是让个体能力在协作中放大。”
他拿起炭笔,在书页空白处画了架梯子。梯子底下写着“李慕白”,上面站着许多小人,正往山顶爬。
他合上书,吹灭油灯。
第二天清晨,他带着日志本和新表格,再次来到灵田。
王铁柱已经到了,正蹲在苗床边数土块。苏婉清拿着本子在记录,赵老汉在检查根系。
李慕白走过去,把本子递给苏婉清:“今天开始,所有记录,双人核对。你记,王铁柱签字。”
苏婉清抬头:“那……我也得签字?”
“当然。”李慕白笑,“谁记的,谁负责。出了错,一起担。”
王铁柱咧嘴:“那我可得认真看。”
李慕白点点头,正要说话,忽然看见苏婉清本子上多了一行小字,写在页脚:
“管理不是管人,是让人能做事。”
他愣了一下。
苏婉清抬头,眨眨眼:“你写的,我抄的。挺好记,是不是?”
李慕白笑了:“挺好记。”
他转身走向苗床,从兜里掏出一粒山椒种子,蹲下,轻轻埋进土里。
他拍了拍土,站起身。
远处,荒山依旧静默,草枯石裸。
他低头看了看手,稳的。
喜欢重生1998之乡村风云请大家收藏:(m.38xs.com)重生1998之乡村风云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