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门被推开的瞬间,李慕白手里的锅铲还悬在半空,面条刚下锅,水还没滚。他眯眼一瞧,门口站着个穿绿制服的小伙子,肩上挎着邮包,额头上全是汗。
“李、李慕白同志?”快递员喘着粗气,“加急件,国家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指定您本人签收。”
苏婉清从厨房探出头,围裙都没解:“国家?这名字听着比国务院还大。”
李慕白擦擦手接过,封条完整,红章鲜亮,编号清晰。他撕开一角,抽出报告,目光直奔“农药残留”那一栏——“未检出”,三个字像三颗钉子,稳稳扎进他心里。
“等了三天,终于来了。”他把报告拍在桌上,顺手从抽屉里抽出三张复写纸,“苏婉清,誊三份,一份贴公告栏,一份给老支书,最后一份……留着明天当众拆。”
“现在不发新闻稿?”她问。
“稿子哪有现场拆封劲爆?”李慕白咧嘴一笑,“他们不是爱写‘据知情人士透露’吗?明天我就让他们‘据亲眼所见’。”
苏婉清摇头:“你这人,打嘴仗比种菜还认真。”
“那当然。”他把锅里的面捞出来,“菜可以等,名声不能等。再说了,面条我都煮了,总不能让真相饿着肚子上场吧?”
王铁柱第二天一早扛着条长桌就来了,后面跟着赵老汉,手里拎着个玻璃罐,里面泡着几根刚拔的菜根。
“这是啥?”李慕白问。
“土样。”赵老汉把罐子往桌上一放,“我昨儿半夜挖的,三块地,东南西北中,每块一罐。你要透明,我就给你整得明明白白。”
王铁柱也从麻袋里掏出一堆东西:喷洒记录本、有机肥包装袋、种子袋,还有一盆绿油油的幼苗。
“这苗子是你家灵田出的吧?”他压低声音。
“对外说是‘特育种苗’。”李慕白眨眨眼,“高科技,不能细说。”
“懂了。”王铁柱嘿嘿笑,“就跟你说的,吹牛不打草稿,但得吹得像真的一样。”
十点整,合作社门口的空地已经站满了人。记者扛着相机,商家拎着公文包,会员代表大多是城里来的中年妇女,拎着菜篮子,一脸将信将疑。
横幅在风里哗啦响:“欢迎全省人民来种菜、来查菜、来吃菜”。
李慕白没坐主席台,就站在长桌后头,两手一摊:“各位,今天不念稿,不唱歌,就三件事——看、尝、问。谁有疑问,现在就提。”
一个戴眼镜的记者立马举手:“李慕白同志,近期多家媒体报道您合作社蔬菜含剧毒,您作何解释?”
“解释?”李慕白笑出声,“我解释有用吗?你们写报道从来不问我,现在倒要我自证清白?”
台下一阵哄笑。
他拿起那份国家检测报告,当众拆封,纸张哗啦一响,镜头齐刷刷对准。
“全省最权威的检测机构,三天前送检,今天出报告。”他把报告摊开,手指点着数值,“农药残留,未检出。重金属,未超标。亚硝酸盐,合格。要拍照的,现在上前来。”
记者们一拥而上,咔嚓声此起彼伏。
另一个记者追问:“可有媒体称您与境外组织勾结,获取非法技术?”
“境外?”李慕白摊手,“我连县城到省城的班车费都得攒半个月。我要真有境外关系,还能在这儿跟你们掰扯?早移民种香蕉去了。”
全场爆笑。
苏婉清这时端出一托盘凉拌菜,青翠欲滴,香气扑鼻。
“这是我们今早现摘的黄瓜、西红柿、生菜,用山泉水洗的,有机醋拌的。”她把盘子放在桌上,“谁想尝,自己夹。勺子干净,不怕传染谣言。”
几个记者犹豫着夹了一筷子,嚼了两下,眼睛亮了。
“这味儿……比超市买的香。”
“脆,还带甜。”
绿源酒楼的采购主管也在场,尝了一口,直接掏出手机:“喂,厨房吗?明天起,青山村的菜,全量恢复供应。对,就那个‘有毒’的。”
李慕白冲他一挑眉:“您不怕惹麻烦?”
“麻烦?”主管冷笑,“我吃了三年他们的菜,从没闹过肚子。倒是你们这些报道,害我差点丢了良心。”
王铁柱一家五口这时被请上台,每人手里拿着半根黄瓜,咔嚓咔嚓啃得响。
“我们全家吃这菜三个月了。”王铁柱他娘抹着嘴,“我老头子血压稳了,孙子过敏好了,狗都比以前叫得欢。”
台下笑成一片。
眼看气氛松动,一个记者突然发难:“李慕白,您敢不敢让现场观众随机进棚采摘,当场检测?”
“这要求提得好。”李慕白不恼反喜,“老支书,抽签吧。”
老支书从帽子里摸出三张纸条,念出三个村民名字。三人当场进棚,亲手摘了黄瓜、西红柿、青菜,清洗后切片,当场分食。
赵老汉举着一根黄瓜,对着镜头说:“这地我种了六十年,没见过哪家施肥像他们这么规矩。牛粪沤三个月,水用山泉,虫子——”他指着叶子上一个小黑点,“那是瓢虫,益虫,比金子还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