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西山,【昆仑】研究院。
崭新的独立办公室里,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油漆和高档实木家具的味道。
许燃指尖捏着那份散发着陈年油墨味的【红星拖拉机厂改造方案】,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59式坦克,不是应该躺在军事博物馆里,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化石吗?
他翻开牛皮纸档案袋。
第一页,是一张巨大的坦克剖面图,旁边标注着一行醒目的红色大字。
【你以为这是拖拉机?】
许燃的眼皮跳了一下。
他翻到第二页。
一行更大的,几乎要冲出纸面的加粗黑体字,狠狠撞进他的瞳孔。
【恭喜你,被耍了。】
档案袋的最底下,才是一份真正盖着鲜红印章的绝密文件。
【项目代号:“蜂鸟”】
【项目内容:针对陆军航空兵现役“直-9”武装侦察直升机,进行航电火控系统中期升级。】
【项目负责人:许燃,中校。】
许燃:“……”
他靠在舒适的人体工学椅上,揉了揉太阳穴。
“滴滴。”
桌上的内部加密通讯器响了,屏幕上跳出李援朝那张熟悉的脸。
将军的表情带着一股“计谋得逞”的坏笑。
“小子,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您很闲?”许燃的语气没什么波澜。
“咳咳!”
李援朝被噎了一下,连忙正色道,“这是必要的保密措施!
陆航那帮人,个个都是宝贝疙瘩,心高气傲得很!
他们的项目,可不是谁都能插手的。
这次要不是他们的‘小九’实在飞不动了,求爷爷告奶奶求到我这儿,我才懒得让你去给他们收拾烂摊子!”
“这个项目,”李援朝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不简单。
他们提了一大堆要求,但给的预算和时间都抠抠搜搜。
你小子,悠着点,别把人家给得罪死了。”
“知道了。”
许燃挂断通讯,拿起薄薄的文件,眼神里看不出喜怒。
直-9?
在他脑海中的数据库里,关于这款源自法国“海豚”的四吨级直升机的数据,瞬间被调取了出来。
服役超过三十年,大小改进型号几十种,就像一件缝缝补补穿了几十年的旧棉袄,到处都是补丁。
……
三天后,京郊,陆军航空兵装备部,A3会议室。
气氛凝重。
长条会议桌的一头,坐着的是许燃,独自一人,身后的椅子空着。
另一头,坐着的是以陆航装备部负责人周汉生上校为首的,七八个肩上扛着校官军衔的技术专家。
这些常年与旋翼和涡轴发动机打交道的军人,身上都带着一股被戈壁风沙和航空煤油浸透了的硬朗气质。
他们看向许燃的目光,充满审视和不信任。
一个二十六岁的中校,一个搞理论物理出身,在天上放“卫星”的天才。
让他来给我们修“拖拉机”?
这不是胡闹吗?
“许中校,欢迎。”
周汉生率先开口,打破了沉默。
他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皮肤黝黑,眼角刻着深深的皱纹,一双眼睛却像鹰隼般锐利。
“时间宝贵,我就不绕弯子了。”
他一挥手,身后巨大的全息屏幕上,立刻出现了一架直-9的三维模型。
模型上,用刺眼的红色标注出了几十处大大小小的“病灶”。
周汉生站起身,走到屏幕前,拿起激光笔,指着驾驶舱的位置,脸上满是苦涩。
“这是我们最大的痛点,航电系统。
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架构,数据总线带宽窄得像乡间小路,处理器一分钟能死机八次!
我们的飞行员,一半的精力要用来跟这堆破铜烂铁搏斗!”
他切换画面,指向机头下方的光电吊舱。
“火控雷达,索敌距离只有不到八公里!
大雾天,就是个瞎子!
我们库里新列装的‘天箭-90’空对空导弹,射程超过十公里,结果呢?导弹比飞机看得还远!
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一个年轻的少校忍不住插话,声音里带着火气:
“还有动力!
两台涡轴-8A,标称功率九百千瓦,一上高原,直接给你打对折!
我们的飞行员,管它叫‘高原哮喘鸡’!
每次飞越昆仑山,都他妈的是在跟死神掰腕子!”
周汉生压了压手,示意他冷静,脸上露出一抹无奈的苦笑。
“问题,就是这么个问题。
我们的要求也不高。”
他从旁边助理手里,接过一份厚得像两块板砖的蓝色文件夹,“啪”的一声,轻轻放在了许燃面前的桌上。
“这里面,是我们技术团队花了半年时间,整理出的三百多项改进建议。
我们希望,许中校能在现有的框架下,帮我们挑个最优方案,修修补补,让它再战十年。”
“辛苦了。”
许燃点了点头,拿起那份沉甸甸的报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