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宇宙重启后8000年.03.17-重启后年.12.01
地点:维度枢纽主控层规划室,永安星地表建设区,永安星同步轨道,“守护者号”防御旗舰改造坞
维度枢纽规划室的全息星图上,一颗蓝绿相间的行星正缓缓自转,大气环流形成的白色云带如同轻柔的纱幔,包裹着地表的山川与海洋。重启后8000年的春分,季勃达的指尖落在行星的北半球,那里有一片广袤的平原,背靠连绵的山脉,面朝澄澈的海洋,是星核筛选出的最优宜居区域。
“就这里。”他的声音笃定,打破了规划室的寂静。
罗辑站在他身侧,目光扫过星图上标注的参数:“重力加速度0.98G,大气成分与旧地球相似度92%,土壤有机质含量达标,地质结构稳定,确实是绝佳的选择。”
“名字想好了吗?”季勃达转头看向他,眼底带着一丝罕见的柔和。
“永安。”罗辑脱口而出,像是早已深思熟虑,“永享安宁,终结逃亡。这是我们所有人,从2007年逃离地球开始,就藏在心底的愿望。”
“永安星。”季勃达轻声重复,这三个字如同烙印,刻进文明的基因里。他抬手,在全息星图上为这颗行星标注名称,光芒闪烁间,“新家园计划”正式启动的指令,通过维度枢纽的通讯网络,传遍了整个社群。
首批登陆舰队从维度枢纽出发时,季勃达站在“守护者号”的舰桥,看着数十艘运输舰组成的编队,如同迁徙的星群,朝着永安星的方向驶去。舰桥的观测窗外,新宇宙的星空澄澈而静谧,没有了噬兽的能量波动,没有了重启的能量风暴,只有恒星的光芒温柔地洒在舰体上,带着久违的暖意。
“紧张?”罗辑走到他身边,递来一杯热饮,杯壁上凝结的水珠折射着星光。
季勃达接过,指尖传来的温度驱散了些许寒意:“不是紧张,是怕。”他坦诚道,“怕我们习惯了逃亡,忘了怎么建设;怕安稳的环境,磨掉了文明的警惕;更怕辜负了那些没能走到这里的人。”
罗辑沉默片刻,望着窗外的舰队:“我们从旧地球带出的,不只是2000人的生命,还有文明的韧性。逃亡是为了活着,活着是为了更好地存在,现在,是时候让这份存在落地生根了。”
舰队抵达永安星轨道时,季勃达率先乘坐登陆舱着陆。舱门打开的瞬间,清新的空气涌入鼻腔,带着泥土的芬芳与植物的清香——那是科研组提前投放的宇宙适配型植被,已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脚下的土壤松软湿润,踩上去能感受到细微的颗粒感,远处的山脉在夕阳下泛着金红色的光泽,海面波光粼粼,几只被生态改造吸引来的原生飞鸟,正舒展翅膀掠过天际。
这是季勃达第一次在新宇宙的行星地表,感受到如此真切的生机。没有金属船舱的冰冷,没有宇宙真空的死寂,只有风吹过草地的沙沙声,和海浪拍打岸边的哗哗声。他闭上眼睛,仿佛能听到文明的脉搏,在这片土地上重新跳动。
“建设方案分三期执行。”科研组组长快步走来,手里的平板上显示着详细的规划图,“一期搭建临时定居点与能源核心,二期构建城市主体框架与地下防御体系,三期完善生态闭环与民生设施,预计总耗时两千年。”
“地下防御体系要优先,”季勃达睁开眼,语气恢复了一贯的冷静,“即使宇宙威胁解除,黑暗森林法则依然存在,我们不能放弃警惕。”他指向远处的山脉,“山脉下方的岩层坚固,适合修建深层防御工事,与地表城市形成联动,同时预留维度枢纽的能量接驳口。”
“明白。”
首批定居点的搭建,充满了挑战。虽然永安星的环境已基本适配,但新宇宙的地质活动仍有不稳定之处,时有小型地震发生;夜间的温度骤降,远超预期,需要紧急调整保温材料的参数;部分宇宙作物的生长速度缓慢,导致初期的食物供应出现短缺。
季勃达几乎扎根在建设现场,白天协调各小组的工作,解决技术难题,晚上则回到临时营帐,与罗辑、星核对接枢纽的能量供应。他的维度融合体躯体,能承受极端环境的考验,但精神的疲惫却如影随形。有无数个深夜,他会独自走到定居点外的山坡上,望着头顶的星空,想起旧地球的夜空——那里有污染的雾霾,有城市的光污染,却承载着人类文明数万年的记忆。
“在想地球?”罗辑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披着一件保暖外套,递给季勃达。
“嗯。”季勃达接过外套披上,“不知道那里的尘埃,是否还残留着人类的痕迹。”
“痕迹会消失,但文明的意志不会。”罗辑在他身边坐下,望着永安星的月亮——那是一颗小巧的卫星,散发着柔和的银光,“我们在这里建立的家园,就是地球文明的延续,是那些牺牲者的归宿。”
季勃达沉默点头,他知道罗辑说得对。但内心深处的“苟命”本能,仍在不断提醒他:不能松懈,不能安逸。这种本能,曾让他在旧宇宙的绝境中带领社群活下来,如今,也将成为文明在新家园立足的基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