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晨光刚漫过星洲大学的银杏道,陆昭衍就牵着苏晚的手站在书店门前。灰砖墙上贴着张醒目的招牌,“杏语童心公益书店” 七个鎏金大字旁,缠绕着金属制的银杏枝桠 —— 是他特意请老工匠打造的,叶片纹路比真叶还要细腻。“昨天师傅说背景墙刷好了,去看看合不合你心意。” 他指尖划过她颈间叠着的三枚银饰,银杏果坠子在晨光里晃出细碎的光。
推开门的瞬间,苏晚忍不住轻呼出声。整面主墙铺着米白色乳胶漆,上面用金漆手绘着漫天飞舞的银杏叶,有的刚从枝头飘落,有的正栖在书架顶端,最下方几枚 “落” 在收银台边缘,像真的积了层浅金的叶绒。“你看这儿,” 陆昭衍指着墙中央,那里嵌着块透明玻璃柜,里面摆着山区孩子送的银杏苗标本和贝壳风铃,“特意留的‘山野记忆角’,玻璃是防刮的,不怕孩子们碰。”
书架刚送到没多久,顾言正蹲在地上研究安装图纸,头发上沾了片银杏叶也没察觉。“昭衍哥晚晚,这书架设计太复杂了!” 他举着块木板叹气,“明明标着‘左三右四’,拼起来怎么歪歪扭扭的?” 林溪从纸箱里掏出卷尺,无奈地摇摇头:“我就说让师傅上门装,你偏要省钱买自装款。” 她弯腰量尺寸时,发梢扫过顾言手背,他突然红了耳尖,胡乱把银杏叶拨到地上:“那不是想给书店多省点书钱嘛。”
苏晚蹲下来帮他们捡木板,指尖触到块刻着小字的木片 —— 是小念去年雕的 “希望树”,虽然边缘粗糙,树干上却歪歪扭扭刻着每个孩子的名字。“把这个嵌在收银台侧面吧,” 她眼睛亮起来,“就像孩子们也在帮我们守着书店。” 陆昭衍立刻掏出卷尺比划:“正好有块空位,我下午找工具把它嵌进去,再刷层清漆保护。” 他衬衫口袋突然鼓了鼓,掉出颗橘子糖,是苏晚早上塞给他的,说 “装书架费脑子,含颗糖提神”。
中午的书店飘着淡淡的松木香。工人们在组装儿童区的小桌椅,陆昭衍踩着梯子调整银杏叶吊灯 —— 每盏灯的叶片都是布艺的,染成渐变的金黄,开关一按就会轻轻晃动,像有风穿过林间。苏晚则在整理图书,把孩子们最爱的绘本放在矮书架上,每本书的扉页都贴了片压平的银杏叶,是她从山区带回来的,边缘还留着阳光晒过的暖黄。
“快看李老师寄来的包裹!” 林溪举着个布包跑进来,里面除了晒干的银杏叶,还有二十几个纸折的千纸鹤,每个翅膀上都写着孩子的名字。小念的千纸鹤里裹着颗银杏种子,纸上画着书店的模样,窗户旁边画了两棵高高的银杏树,标注着 “希望” 和 “约定”。“把这些挂在阅读区的绳子上吧,” 苏晚提议,“风一吹,就像孩子们在这儿飞。”
顾言总算把书架拼好了,却发现最顶层的隔板短了一截。“这下完了,明天就要清洁了,去哪找替补的木板?” 他抓着头发转圈,突然瞥见林溪手里的银杏叶贴纸,眼睛一亮,“有了!我们用厚纸板裁成银杏叶形状,贴在缺口处,既能挡灰又好看!” 林溪挑眉点头,从包里掏出美工刀:“早备着彩纸了,就知道你会出岔子。” 两人头挨着头裁剪纸板时,阳光透过玻璃窗落在他们交叠的手上,陆昭衍悄悄举手机拍了张照,发给苏晚备注 “书店最佳搭档”。
陆昭衍带苏晚去附近的建材市场买清漆,路过杂货店时突然拐了进去。货架上摆着排玻璃罐,里面装着五颜六色的糖果,他拿起罐橘子味的,指尖摩挲着罐身:“做些‘回忆盲盒’吧,每个糖罐里放张孩子们的画,买绘本就能送一罐。” 苏晚想起在山区时,孩子们总把橘子糖藏在课本里,笑着点头:“再贴张银杏叶贴纸,跟当年的糖袋一样。” 结账时,陆昭衍又多拿了包薄荷糖,塞给苏晚:“你胃不好,橘子糖少吃点,这个解腻。”
回到书店时,儿童区已经布置好了。小桌椅刷成浅原木色,桌腿上缠着银杏叶形状的防撞条,墙角摆着个小书架,上面放着顾言捐赠的相机模型和林溪的手绘地图 —— 标注着从书店到星洲大学银杏林的路线。“试试这个灯光,” 林溪按开墙边的开关,暖黄色的光线从银杏叶吊灯里洒下来,落在绘本《小银杏的旅行》上,书页都镀上了层温柔的光晕,“设计师说这种光不伤眼睛,孩子们能多看会儿书。”
傍晚整理包裹时,苏晚发现个沉甸甸的纸箱,打开一看全是山区寄来的手工艺品:沉默的女孩画的《银杏林月夜》油画,最小的男孩做的木刻书签,还有张全班签名的横幅,上面写着 “祝姐姐哥哥的书店开满银杏花”。陆昭衍从身后抱住她,下巴抵在她发顶:“我跟李老师说想收集些孩子的作品,没想到他们寄了这么多。” 他从口袋里掏出个小盒子,里面是枚银杏叶形状的胸针,叶脉处刻着 “书巢守护者”,“给你的书店专属信物,以后开门就戴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