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明争暗斗的升级
采购科小小的办公室里,空气仿佛凝固了,又像是绷紧的弓弦,一触即发。老科长退休后的权力真空,让这里变成了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以往表面上的和气彻底撕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冰冷的、带着敌意的沉默和偶尔爆发的、指桑骂槐的冲突。
以赵师傅为首的几个老采购员,结成了一个松散的利益同盟。他们资历老,关系盘根错节,深谙厂里各种潜规则,眼看唾手可得的科长之位要被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抢走,那种不甘和嫉恨化为了源源不断的刁难。
钟浩的办公桌,开始频繁地出现“意外”。头天晚上整理好的采购申请单,第二天一早就不翼而飞,翻遍抽屉也找不到,耽误了报送时间,被车间催问起来,赵师傅就慢悠悠地说:“年轻人做事毛躁,东西乱放,怨得了谁?”等到钟浩重新写好,单据又“神奇”地出现在文件堆最下面。
需要询价时,赵师傅“好心”提供的供应商联系方式,报回来的价格总是高出市场价一截,等钟浩亲自去核实,对方却支支吾吾,说是“口误”。一旦钟浩用了其他渠道的低价,赵师傅就在背后阴阳怪气:“便宜没好货,为了表现自己,净给厂里买些次品回来,出了问题谁负责?”
更恶心的是造谣中伤。只要钟浩因公外出时间长一点,赵师傅就会凑到其他同事那里,压低声音:“瞧见没?又出去了!说是跑业务,谁知道干嘛去了?年纪轻轻,路子那么野,又是手表又是好烟的,哪来的钱?我看啊,这采购员的油水就是足!”这些含沙射影的话,像污水一样悄悄蔓延,试图玷污钟浩的名声。
面对这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钟浩的反应却异常平静。他既没有暴跳如雷地去对质,也没有跑到领导那里哭诉,只是默默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该催的单据,他熬夜重写;该核的价格,他不厌其烦地多方打听;对于流言蜚语,他置若罔闻。
但在旁人看不见的地方,他的反击早已开始。【系统实时监控】功能被发挥到极致。赵师傅中午溜出去和某个供应商在国营饭店“谈事”,两人低声交谈、交换信封的模糊影像被记录了下来;赵师傅在办公室用内部电话给亲戚开的五金店暗示虚开发票的对话,被清晰地捕捉并转码成文字;甚至他私下里抱怨领导、吹嘘自己关系网的牢骚话,也成了系统数据库里的存档。
证据在一点点积累,但钟浩按兵不动。他在等待,等待一个能一击致命、让赵师傅再也无法翻身的机会。打蛇要打七寸,现在火候还未到。
很快,这个机会以另一种方式,被赵师傅亲手送到了钟浩面前。
厂里新接了一批紧急订单,需要用到一种型号特殊的合金结构钢,强度和耐腐蚀性要求极高。这种钢材国内产量很少,大部分依赖进口,平时库里就没什么储备。供应科问遍了常规的渠道,都答复没货,最快也要等两个月。
生产任务卡壳,杨厂长大发雷霆,命令采购科无论如何,一周内必须搞到至少五吨这种特种钢材!
任务层层下达到采购科。赵师傅一看这烫手的山芋,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立刻摆出一副愁眉苦脸、无能为力的样子,在科务会上唉声叹气:“唉,这可是要了老命了!这种钢,听说都是用在军工上的,市面上根本见不着!我老赵干采购这么多年,所有关系都问遍了,没辙!真没辙!”
然后,他把目光投向钟浩,脸上挤出一种“我看好你”的虚伪笑容,话锋一转:“不过嘛,咱们科里不是有能人吗?小钟同志年轻有为,路子广,脑子活,连苏联机床都能捣鼓明白,这种小事,肯定难不倒你!杨厂长亲自盯着的任务,小钟,这个重担,可就交给你了!也算是组织上对你的考验嘛!”他几句话,就把这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死死扣在了钟浩头上,自己则干净利落地摘了出去。
科里其他人都同情地看着钟浩,谁都知道这是赵师傅在使坏,故意刁难人。这么紧缺的东西,别说一周,一个月能搞到都算奇迹了!完不成任务,耽误了生产,这黑锅可就背定了!
赵师傅心里得意洋洋,甚至已经偷偷开始起草汇报材料,准备在钟浩失败后,第一时间向上汇报,把责任全推给他,顺便再参他一本“好大喜功,耽误生产”。
然而,面对这几乎绝境的局面,钟浩脸上却看不到丝毫慌乱。他甚至没有推辞,只是平静地接过任务单,淡淡地说了一句:“我试试看。”
他当然知道这东西难搞。但他更知道,自己的系统空间仓库里,正好躺着几根签到获得的、同型号的特种钢材样本!数量不多,但应急足够了。难点在于,如何合情合理地把这些东西拿出来,而不引起怀疑。
直接拿出来?那等于告诉别人自己有鬼。
必须有一个完美的、无懈可击的理由。
瞬间,一个人选跳进他的脑海——韩春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