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夜之后,清澜的空气仿佛被注入了某种微妙的、无形的粒子。林书研那段笨拙追逐主旋律的噪音音频,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久久未散。它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带着伤痕与挣扎的证明——他听到了!他回应了!他还在!在林天豪那座冰冷的五指山下,他并未彻底熄灭!
这份认知,像一剂强心针,暂时驱散了广播站被剥夺的阴霾。我投入到“星河指南针”介绍的播客项目中,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专注。选题更加大胆,声音处理更加细腻,沈白屿提供的软件成了我新的武器库。每一期节目的片尾,我都会保留那首八音盒主旋律的变奏,像一个无声的灯塔,在云端固执地亮着。
林书研那边,却陷入了更深的沉默。
他不再出现在我可能出现的任何地方。图书馆、食堂、甚至他曾经最常去的商学院自习室,都寻不到他的踪影。偶尔远远瞥见,也只是一个裹在宽大外套里、步履匆匆、低垂着头的侧影,像一道融入人群的灰色剪影,迅速消失在拐角。
他腰侧那片狰狞的淤青,成了我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林天豪的“惩罚”显然不止于精神上的羞辱。每次想到那暗紫色的伤痕,心口就像被冰冷的针反复刺扎。愤怒、心疼、无力感交织翻涌。
姜晚成了我的“情报员”。
“今天在四教门口看见他了!瘦了好多!脸色白得吓人!抱着一大摞建筑模型材料,差点被台阶绊倒!旁边有个女生想扶他,他像被烫到一样躲开了!” 她压低声音,眼里满是担忧。
“建筑模型?” 我捕捉到关键词。
“嗯!好像是他们院那个‘百年校庆地标设计大赛’的参赛作品!听说他熬了好几个通宵!林天豪那边好像也盯着这个比赛,想让他拿奖给林家贴金呢!” 姜晚撇撇嘴,“真不要脸!把人当牲口使!”
百年校庆地标设计大赛?
我的心微微一动。清澜大学百年校庆是今年最大的盛事,这个设计大赛规格极高,获奖作品将作为永久性地标矗立在校园中心湖畔。林书研……在准备这个?
一个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流星,瞬间照亮了混沌的思绪!
**声音……建筑……地标……**
我的播客项目正需要一期重磅的、能引发广泛共鸣的选题!校庆主题无疑是绝佳选择!如果能深入挖掘一个参赛者的心路历程,展现设计背后的故事与挣扎……这不仅仅是声音的力量,更是将个体挣扎融入宏大叙事的绝妙契机!
更重要的是——这是林书研的战场! 是他暂时摆脱林天豪纯粹精神压迫、投入专业技能、证明自我价值的领域!也是我……唯一能“名正言顺”接近他、观察他、甚至……帮助他的机会!
念头一旦成型,便如同野火燎原!我立刻联系了“星河指南针”的负责人和校庆组委会。凭借新播客逐渐积累的口碑和那场广播风暴的“名人效应”(虽然并不光彩),我的申请很快获得了特批——以独立播客制作人的身份,全程跟拍记录一位校庆地标设计大赛决赛选手的创作历程!
选择哪位选手?组委会给了我一份名单。
林书研的名字,赫然在列!
心脏在胸腔里擂鼓般狂跳!指尖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麻。这简直是命运递来的梯子!一个光明正大、无法被林天豪轻易阻挠的理由!
拿到许可的当天下午,我深吸一口气,拨通了林书研的电话——那个我以为永远不会再拨的号码。
**嘟……嘟……嘟……**
忙音。漫长而冰冷的忙音。
无人接听。
意料之中。我放下手机,没有犹豫,直接按照姜晚之前“侦查”到的信息,走向商学院那栋冰冷玻璃幕墙建筑顶层的——建筑模型工作室。
推开厚重的防火门,一股混合着松木、胶水、切割板材粉尘和熬夜咖啡的复杂气味扑面而来。巨大的工作间里光线充足,却显得有些凌乱。巨大的工作台上散落着各种工具、图纸、模型碎片。几个学生正埋头苦干,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大赛前夕特有的紧张和疲惫。
我的目光迅速扫过全场。
在靠窗最角落的位置。
他果然在那里。
林书研背对着门口,弓着腰,全神贯注地伏在一张巨大的图纸上。宽大的黑色连帽衫罩着他清瘦的身形,帽子依旧拉得很低,只露出一截线条冷硬的下颌。他左手按着图纸边缘,右手握着一支绘图笔,正在极其精细地勾勒着什么。动作专注而沉稳,带着一种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的、近乎孤绝的投入感。
他身边堆满了各种比例的建筑模型组件——切割好的亚克力板、细长的木条、微缩的金属构件……还有一个半人高的、被蓝色防尘布半遮着的、初具雏形的巨大模型基座。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在他身上,在他专注的身影周围镀上一层毛茸茸的金边,却驱不散他周身散发出的那种深沉的疲惫和……孤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