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轩瘫坐在雪地里,汗水混着雪水顺着脸颊流下,冻得皮肤发紧。他看见悦昕裹着厚厚的藏袍跑过来,脸颊冻得通红,手里捧着个保温桶,呵出的白气模糊了眉眼。
“哥,试试这个!”她递过来一碗酥油茶,手指冻得通红,甚至有些发僵,“我们把钢纹布剪成小块,缝在工装肘部和膝盖,又轻又防滑,刚才工人试了,抬东西利索多了,再也不会打滑。”
张芳芳从后面跟上来,脚步有些蹒跚,手里举着块改良后的藏绣小样,在晨光里轻轻晃动,“你看,冰裂纹织法加复合材料,泡水后重量只增加10%,还能保持弹性,工人抬胳膊再也不费劲了。”
柳加林看着孩子们手里的“成果”,忽然笑了,笑声里带着欣慰,也带着点感慨,“当年我修桥,你妈总说‘你们的钢构件缺块布衬,硬碰硬迟早出问题’;现在倒好,你们的布里都带着钢骨了,钢和布倒是成了一家人。”
风雪渐渐停了,阳光把桥面的积雪照得金灿灿的,反射出耀眼的光。启轩摸着钢构件上的钢纹布衬垫,粗糙的纹路带着熟悉的质感,他忽然发现,它的防滑角度与悦昕工装肘部的藏绣针脚角度,竟有着惊人的相似——都是45度的斜向排列,像两道跨越了钢与布的默契密码。
“你怎么知道我们需要钢纹布?”他接过妹妹递来的毛巾,擦了擦脸上的雪水。
悦昕指了指手机,屏幕上还留着昨晚收到的消息:“你昨晚发的桥面摩擦系数数据,0.1,我一看就知道,这和工装打滑是一个道理——都是摩擦力不够。藏绣吸水变重,本质也是增加了不必要的负荷,和钢构件晃动一样,得从‘减阻’和‘增摩’两方面下手。”
她顿了顿,眼里闪着光,“哥,原来桥梁和衣服,真的在说同一种‘力学语言’,只是一个用钢,一个用线。”
柳加林和张芳芳站在远处,看着孩子们凑在一起研究样品,头挨着头,像小时候一起搭积木那样专注。忽然觉得肩膀上的担子轻了,那些曾经需要他们手把手教的经验,如今已经在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还开出了新的花。
张芳芳往丈夫手里塞了块刚绣好的“平安结”,上面用的正是冰裂纹织法,丝线里还混着细小的钢纤维,“你看,这结里的线,一根是钢,一根是丝,少了谁都不结实。就像咱们俩,就像孩子们。”
怒江的雪开始融化,水珠顺着钢纹布的纹路滴落,在桥面上汇成细小的溪流,叮咚作响,像在唱一首平安的歌。
启轩和悦昕并肩站着,看着远处的雪山在阳光下露出清晰的轮廓,忽然明白,所谓专业默契,不是刻意的配合,而是当危机来临时,他们能从对方的领域里,读懂那些共通的“语言”——无论是钢的韧性,还是布的弹性,无论是结构的平衡,还是面料的实用,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目标:让每一个在桥上、在工地上的人,都能平安、体面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让冰冷的材料,最终都服务于温热的生命。
《穿越七零从知青到商界的传奇人生》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三八小说小说网更新,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三八小说!
喜欢穿越七零从知青到商界的传奇人生请大家收藏:(m.38xs.com)穿越七零从知青到商界的传奇人生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