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山超市的试营业活动持续了三天,每天的客流都络绎不绝。当“8.8折”的海报换成“日常特惠”的提示时,林墨曾担心过客流会骤减,可清晨打开卷闸门的瞬间,她就放下了心——李奶奶带着邻居们早已在门口等候,手里还提着自家做的包子,笑着递过来:“墨墨,趁热吃,我们今天来抢你家的新鲜蔬菜。”
这样的温暖场景,成了超市开业后的日常。生鲜区永远是最早热闹起来的地方,王大姐每天天不亮就跟着供货商的车去提货,翠绿的生菜、饱满的番茄、活蹦乱跳的鲫鱼,刚摆上货架就被街坊们围住。“王大姐,给我称两斤排骨,今天孙子回家吃饭。”“帮我挑个熟透的西瓜,要甜的啊!”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让整个超市都充满了烟火气。
便民服务中心也成了老人们的聚集地。社区医院派来的医生每周坐诊两天,免费给老人们测血压、查血糖,苏哲还特意打印了健康手册,分发给每一位来咨询的街坊。刘阿姨戴着老花镜,耐心地教张奶奶用智能手机扫码领优惠券:“您看,点这个绿色的图标,输入手机号就能领,下次买东西直接抵扣,比鼎盛超市那些花里胡哨的活动实在多了。”
超市的口碑像长了翅膀一样,在老城区传开了。住在街尾的陈大爷,以前总嫌振山超市远,宁愿绕路去鼎盛超市,如今却成了常客。“这里的鸡蛋是土鸡蛋,炒出来蛋黄都是橙红色的,比鼎盛超市的洋鸡蛋香多了。”他提着刚买的鸡蛋和牛奶,在收银台排队时,还不忘跟身边的人推荐,“而且墨墨这孩子实诚,上次我买的面包差两天过期,她特意提醒我,还帮我换了新鲜的。”
林墨把这些细节都记在心里。她在收银台旁放了一个意见本,每天打烊后都会仔细翻看。看到有街坊建议“增加散装杂粮”,第二天就联系供货商进了小米、红豆、绿豆等十几种杂粮,用透明的罐子装好,贴上明码标价的标签;有人说“晚上下班晚,想买东西却关门了”,她就把营业时间从晚上八点延长到九点半,让加班的年轻人也能买到新鲜的食材。
超市的营业额也在稳步回升。试营业结束后的第一周,日均营业额稳定在八千左右,虽然比不上鼎盛超市的巅峰时期,但对比之前空荡的货架,已经是天翻地覆的变化。苏哲整理完周报表,兴奋地递给林墨:“你看,生鲜区和日用品区是主要收入来源,小家电区虽然销量不算高,但利润很可观,上次卖的电饭煲已经有回头客介绍朋友来买了。”
林墨看着报表上的数字,手指轻轻摩挲着纸面,心里满是踏实。她想起外公以前常说,做生意就像种庄稼,你用心浇灌,它就会给你回报。现在的振山超市,就像一株重新焕发生机的幼苗,在街坊们的呵护和她的精心照料下,慢慢长出了枝叶。
这天下午,超市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之前因赵天磊威胁而动摇的供货商老周。他提着一箱样品,局促地走到林墨面前:“林老板,实在对不住,上次赵天磊威胁我,我一时糊涂就跟你说了要解除合作,现在我想明白了,跟你这样诚信经营的老板合作,我才放心。”
原来,赵天磊被工商部门调查后,鼎盛超市的信誉一落千丈,不少供货商都担心货款收不回来,纷纷停止供货。老周也是其中之一,他看到振山超市的红火景象,又听说了林墨的口碑,特意找上门来道歉,还带来了更优惠的供货价格。
“周老板,过去的事就别提了。”林墨笑着给他倒了杯水,“我知道你当时也是迫不得已。只要以后咱们诚信合作,互帮互助,就一定能双赢。”她当场和老周签订了新的供货合同,把之前空缺的调味品区重新摆满了货架。
傍晚打烊后,林墨和员工们一起打扫卫生。张阿姨一边擦货架一边说:“墨墨,你看现在多好,客人越来越多,咱们的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了。昨天我碰到以前在鼎盛超市上班的小张,他说鼎盛现在冷清得很,赵天磊天天在店里发脾气呢。”
林墨笑了笑,没有接话。她知道,超市的回暖只是一个开始,赵天磊不会轻易认输,未来还会有各种挑战。但当她看到员工们脸上的笑容,想到街坊们信任的眼神,心里就充满了力量。她走到超市门口,看着夕阳下“振山超市”的招牌,被余晖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
晚上,林墨把新的供货合同和周报表放进外公的旧抽屉里,意外发现了一本泛黄的相册。里面除了外公的照片,还有一张超市刚开业时的合影——年轻的外公站在门口,身边围着一群街坊,脸上满是憨厚的笑容。林墨轻轻抚摸着照片,仿佛能感受到外公当年的热血与期盼。
“外公,超市回暖了,您看到了吗?”她轻声说着,把相册放回抽屉,转身走向密室。密室里的樟木箱依旧整齐地摆放着,那盒藏着矿场所有权证明的铁盒,她还没有打开。但现在她不再急于知道答案,超市的小小回暖让她明白,真正的财富不是冰冷的黄金,而是街坊们的信任与支持。
走出超市时,夜色已经降临,老城区的路灯亮了起来,温暖的灯光照亮了回家的路。林墨抬头望去,超市的窗户透出柔和的光芒,和周围的灯火交织在一起,成了老城区最温暖的风景。她知道,这小小的回暖,是新的开始,也是对外公最好的告慰。
喜欢外公的神秘遗产请大家收藏:(m.38xs.com)外公的神秘遗产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