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矿权文献的喜悦还没消散,设备修复的难题就摆上了台面。沈知言带来的技术团队围着地下密室的仪器研究了两天,最终给出的结论让人心凉:“这些设备采用的是七十年代末的特殊工艺,核心零部件的图纸和修复参数都已失传,仅凭现有资料,根本无法启动。”
林墨拿着设备手册翻到深夜,上面只记录了基础操作流程,对核心结构只字未提。陈叔坐在一旁叹气:“当年负责设备维护的老吴,就是邻市机械厂的创始人,可他已经过世好几年了,我们连问都没地方问。”苏哲突然抬起头,推了推眼镜:“或许我们不用只盯着设备本身,图书馆的古籍或地方文献里,说不定藏着线索。”
“图书馆?”林墨有些疑惑。苏哲却打开电脑,调出一份文献检索报告:“我之前做设备背景调查时发现,这类东南亚稀土提炼设备,当年有部分技术参考了我国五六十年代的矿业文献,而咱们市图书馆的‘地方工业史料专藏’,正好收录了那一时期的矿业技术资料。”
第二天一早,苏哲就带着设备的核心部件草图,拉着林墨直奔市图书馆。负责专藏区的王馆长是苏哲的大学导师,听说他们的来意后,立刻将两人领进了古籍阅览室:“这里的《矿业技术汇编》和《冶金设备图谱》都是孤本,当年不少矿场工程师都来这里查过资料,你外公说不定也来过。”
阅览室的红木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泛黄的线装书和油印本。苏哲按照设备的生产年代,精准定位到1978年的《国外矿业设备技术译介》,刚翻开第一册,就被扉页的签名惊到了——那熟悉的字迹,和外公设备手册上的签名一模一样。“林墨,你看!外公当年真的来过这里!”
书页间夹着一张褪色的便签,上面用铅笔写着“稀土提炼机核心——磁选线圈参数见《冶金物理化学》P157”。苏哲立刻找出这本1965年版的《冶金物理化学》,翻到指定页码,果然看到一段关于“稀土分离磁选技术”的详细论述,旁边还有外公手绘的线圈绕制草图,标注着精确到毫米的参数。
“可这只是理论参数,实际修复还需要适配的材料规格。”林墨的兴奋又淡了几分。苏哲却没停下翻找的动作,他将设备型号输入图书馆的电子检索系统,突然眼前一亮:“找到一份1980年的《地方矿业协作单位技术档案》,里面提到红星机械厂曾为振远矿业定制过专用零部件,附件里有材料清单!”
档案里的材料清单详细记录了磁选线圈的铜线规格、绝缘材料型号,甚至标注了生产厂家的联系方式。“这个红星机械厂,不就是陈叔说的和振远矿业有协作的单位吗?”林墨立刻掏出手机给陈叔打电话,电话那头的陈叔声音激动:“对!老吴就是红星机械厂的老厂长,他儿子现在还在经营这家厂!”
苏哲却注意到清单末尾的备注:“特殊绝缘漆配方见《地方化工史料》1979年第3期”。他拉着林墨直奔期刊阅览室,在密集的期刊架前,终于找到了这本泛黄的杂志。配方页面上,外公用红笔圈出了关键成分,旁边写着“与本地松脂混合使用,耐温性提升30%”。
“这些线索太关键了!”赶来图书馆汇合的沈知言,看着苏哲整理好的技术资料,忍不住赞叹,“磁选线圈的参数、材料规格、绝缘漆配方,缺了任何一样,设备都无法修复。没想到你能在这么多文献里精准找到这些信息。”
苏哲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我大学学的就是信息检索,之前帮导师整理过工业史料,知道这类技术资料的归档规律。其实这些线索外公早就藏好了,他把关键信息散落在不同的文献里,既安全又能指引我们一步步找到答案。”
离开图书馆时,夕阳正透过雕花窗棂洒进来,将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林墨看着苏哲怀里厚厚的资料,突然觉得这个平时话不多的年轻人,就像一座移动的“信息宝库”。从线上系统修复到文献检索,苏哲的专业能力,正在成为振远矿业重启路上不可或缺的力量。
回到超市后,苏哲立刻将资料整理成电子版,发给了沈知言的技术团队和红星机械厂的负责人。老吴的儿子很快回复:“这些参数和配方,和我父亲留下的工作笔记完全吻合,我们可以立刻开工定制零部件,一周内就能完成修复所需的核心配件。”
深夜的办公室里,林墨看着苏哲熬夜制作的设备修复流程图,上面用不同颜色标注了技术来源和文献依据。她忽然想起外公旧物箱里的一张老照片,照片上的外公正给年轻的技术员讲解图纸,而苏哲此刻的神情,与照片里的外公竟有几分相似——都是在为一份传承,全力以赴。
月光洒在流程图上,苏哲标注的“文献支撑”字样格外清晰。林墨知道,苏哲的图书馆助力,不仅解决了设备修复的难题,更让她明白,传承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每一个伙伴的专业与坚守,都在为振远矿业的重生,添砖加瓦。
喜欢外公的神秘遗产请大家收藏:(m.38xs.com)外公的神秘遗产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