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何不可。”
于念生含笑应下。
玉宁清取出一枚玉简,以灵力在空中幻化出丹方内容,指着其中几行文字,微微蹙眉,
“你看这‘凝碧草’,性属极寒,通常需与‘火阳果’这等阳性灵药同炼,以求阴阳平衡。但若沿用古籍记载的常规‘水火相济’之法,虽能成丹,药力终究相互掣肘,难以融会贯通,丹成多为中下品,实在可惜啊。”
于念生仔细浏览了一遍丹方笔记,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抹异色,
“或许……可以尝试反其道而行之?不以水属性灵力去强行中和火阳果的烈性,反而在凝丹的关键时刻,加入一丝极微弱的‘金焰石’粉末。此石性燥,内含一丝纯阳火气,却又暗合金性。以金生水,助长凝碧草药力,同时又以此火炼金,间接激发火阳果潜能,在丹炉内形成一个稳定的内部五行小循环,只是……”
于念生顿了顿,
“此法对控火要求极高,时机把握需妙到毫巅,一念之差,非但循环不成,反而可能导致药性冲突,丹毁炉损。”
玉宁清听得眼眸越来越亮,她立刻以指代笔,在空中快速划动,推演药性变化。
片刻后,她颔首,语气中带着一丝难得的钦佩,
“于道友此法,构思巧妙,确实是另辟蹊径!风险虽大,却直指问题核心,若能成功,丹药品质必能提升一个层次。看来道友于丹道一途,见识广博,远非自谦的‘略懂皮毛’可比。”
于念生笑了笑,
“玉道友过奖了。此法不过是当年游历时,偶遇一位脾气古怪的老丹师,他酒酣耳热后的胡言乱语我恰巧记住,比不得玉道友根基扎实,传承有序。”
自此,两人便时常这般交流切磋。
于念生思路天马行空,往往能提出一些看似离经叛道、却又暗合至理的想法,
而玉宁清心思缜密,总能将这些奇思妙想纳入可行的丹道体系之中,加以完善,两者配合竟是相得益彰。
一日,
玉宁清开炉炼制一炉“定魂丹”,此丹炼制过程繁复,对心神与火候控制要求极高。
到了最后凝丹的紧要关头,丹炉突然微微震动,炉内原本交融的药力出现了一丝溃散的迹象。
玉宁清秀眉紧蹙,全力催动神识与灵力试图稳定,却效果不佳。
在一旁护法的于念生,敏锐地察觉到并非玉宁清操作有误,而是地脉供给的地火,在这一刻产生了一丝微弱却足以影响平衡的波动。
他并未出声打扰,只是悄然并指,隔空点向丹炉底座。
一缕精纯温和无比的纯阳灵力,如同春风化雨,无声无息地渗入,精准地抚平了那丝地火波动,间接助炉内药力重归平衡。
片刻后,丹炉一震,炉盖缝隙中透出氤氲霞光,竟是成功凝丹!而且成丹三粒,颗颗圆润无瑕,品质赫然达到了上佳。
玉宁清揭开炉盖,看着那几颗堪称完美的定魂丹,
她抬起眼帘,望向神色平静的于念生轻声道,
“方才多谢道友出手相助。”
于念生摆摆手,浑不在意地笑道,
“玉道友丹术精湛,心志坚定,即便没有我那缕灵力,最多也只是成丹品质稍逊一筹,我不过是恰逢其会,锦上添花而已。”
通过这些时日的相处,于念生也逐渐发现,玉宁清并非表面看上去那般全然不问世事、清冷出尘。
她对自己所在的玉女门,似乎怀有一种复杂难言的情感。
她真心热爱丹道,沉醉于草木自然之理,但对于宗门内部的一些森严规矩以及复杂的人情往来,却显得疏离,甚至隐隐流露出些许抗拒。
一次月夜,两人于院中对坐,品着玉宁清自制的清心花茶。
望着天边那弯清冷的弦月,玉宁清忽然轻声叹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向往与迷茫,
“有时觉得,若能一直如此,与药草丹炉为伴,观四季轮回,听风吟鸟唱,远离宗门纷扰与修仙界的尔虞我诈,倒也自在逍遥。”
于念生手中茶杯微顿,心中微动。他听出了她话语深处潜藏的一丝无奈,
“心若自在,身处闹市亦桃源,心若羁绊,纵在仙山亦樊笼。玉道友心境豁达,本可自得其乐。不过,树欲静而风不止,世间之事,尤其是身在宗门,往往难以尽如人意。很多时候,并非你想避开,风雨便不会自来。”
玉宁清闻言,转眸深深看了他一眼。
月华洒在她清丽的侧脸上,眸光流转,深邃如潭,似乎想说什么,唇瓣微启,最终却只是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叹,消散在夜风之中。
喜欢玄幻之无上世界请大家收藏:(m.38xs.com)玄幻之无上世界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