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切换到下一页。
“右边,是规则启用后一周的数据。治安警报34次。业主投诉8次。社区内部纠纷下降到了45起,降幅超过41%。更关键的是,我们后台收到的警务干预请求,减少了58%。”
所有人都愣住了。
“我们设计这个系统,最初的目的是什么?”林总监环视全场,缓缓问道,“是为了更高效地管理,还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如果我们的技术,只会放大现实中的偏见,把一个来看望女儿、穿着旧毛衣的母亲标记为危险分子,那它就不配被称为‘智慧’。”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沈薇低着头,没人能看清她的表情。
会后,林总监叫住了准备离开的陈景明。
他走到陈景明身边,像上次一样,没有多余的言语,只是将一罐冰凉的柠檬茶放在他桌上。
“那份关于‘图像噪点’的bug报告,我看懂了。”他声音很低,“种子已经播下,接下来,要看土壤够不够争气了。”
陈景明的心脏猛地一跳。
当晚,一个名为“麦田守望者”的加密群聊悄然建立。
小米主动找到了陈景明,她带来了一份名单:技术部十二名实习生中,有七人来自县城或乡村。
她们在没有任何人组织的情况下,自发地整理出几十个被系统误伤的真实案例,图文并茂,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有尊严的人。
“我们想把这些,匿名发出去。”小米的眼睛里闪着光。
始终沉默的大牛,在群里犹豫了很久,最终上传了一个他自己编写的自动化爬虫工具包。
他发了一行字:“别写我名字。但我爸当年在工地,也是被人当成‘盲流’赶出来的。”
他们在公司打印机网络最深的缓存区里,建立了一个临时加密节点。
一条无形的通道,将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真实故事,源源不断地传输到陈景明那个名为“原件计划”的云端服务器。
周五,上线当天。
市政府新闻发布厅内,闪光灯此起彼伏。
领导面带微笑,宣布“智慧社区”系统首周试运行取得圆满成功,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记者提问环节,一个年轻的女记者被点名。
她没有问那些宏大的问题,只是举起了自己的手机,将屏幕对准了现场所有的摄像头。
“我想请问,这张截图是否代表了‘智慧社区’系统未来的方向?”
大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一张照片:一位拄着拐杖、满脸皱纹的老人,正平静地走进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大门。
而在他的身影旁,系统自动弹出的身份标识框里,没有冰冷的“高危”或“驱离”字样,只有一行温暖的文字:
“居民·张德海·78岁·慢性病随访对象”。
发布会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而在几公里外的环球金融中心,技术监控室里,陈景明静静地注视着屏幕上平稳流动的数据。
他的视野中,那个陪伴他多年的“标签系统”已经完全变了模样。
它不再是悬浮在人头顶的审判词条,而是彻底融入了他的代码视图——每一行函数、每一个变量旁,都漂浮着半透明的语义注解,解释着这段代码可能带来的社会学影响,像一个个麦田守望者,在他耳边低语。
深夜,万籁俱寂。
陈景明打开了自己加密的文档,更新了他的《播种者日记·第五章》。
标题是:“今天,我们教会AI认出了麦穗。”
他在结尾写道:“它还不懂风吹过麦浪是什么味道,但至少,它不再把每一个拾穗的人,都当作错误。”
窗外,浦江两岸的灯火如星河倾泻,辉煌得不似人间。
而在城市另一端,那个被称作“阳光里”的城中村,一间十平米的出租屋内,小米把手机放在床头,点下了录音键。
她没有说话,只是将手机靠近正在床边为她缝补衣服的母亲。
竹制的毛衣针相互碰撞,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嗒、嗒”声。
这声音,和机器的轰鸣、代码的滚动、城市的喧嚣都截然不同。
它轻柔,坚定,带着旧时光的温度,像春天的风,吹过一片尚未完全苏醒的广袤田野。
录音结束,小米熟练地为文件加密,将它上传到了“原件计划”的服务器里,文件名前缀是——“第二颗种子”。
喜欢麦浪翻滚三十年请大家收藏:(m.38xs.com)麦浪翻滚三十年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