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阳光刺破薄雾,给冰冷的城市镀上一层虚伪的暖色。
二十三号楼工地门口,几辆印着“住建执法”字样的车缓缓停下。
赵立军早已等候在此,他换了一身崭新的深灰色西装,胸牌锃亮,上面的“项目副总”四个字在晨光下熠着自信的光芒。
他脸上挂着无懈可击的微笑,主动迎上前,与带队的市住建局副局长,他的那位“老同学”,热情握手。
“王局,您亲自来,真是让我们受宠若惊啊!”赵立军姿态放得极低,笑容却带着一丝只有两人能懂的默契,“正好,也让媒体朋友们看看,我们是怎么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的。”
随行的记者们立刻将镜头对准了这和谐的一幕。
王局长拍了拍赵立军的肩膀,表情严肃地对镜头说:“安全无小事,任何企业都不能有侥幸心理。今天就是一次突击检查,一切按规矩办。”
一行人走进临时搭建的办公室。
赵立军胸有成竹,他昨晚连夜让人伪造的“王强施工队违规操作记录”已经躺在档案柜里,纸面功夫做得天衣无缝。
检查组按流程调阅纸质文件,一切顺利。
当一名年轻的执法人员坐到电脑前,准备调取项目电子档案时,赵立军的嘴角已经微微上扬。
“项目编号C-2023-SH-023,调阅安全施工日志。”执法人员话音刚落,在键盘上敲下回车。
屏幕没有像往常一样弹出密密麻麻的表格。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血红色的弹窗警告,上面只有一行小字:“高危预警:存在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瞒报风险,点击查看原始影像。”
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
没等赵立军反应过来,那名年轻的执法人员已经下意识地点了下去。
下一秒,一个视频窗口自动全屏播放。
画面昏暗抖动,但一个嚣张跋扈的声音却无比清晰地从音箱里炸开:“拆了!这几根破网能值几个钱?误了工期你负责?”
正是王强在烂尾楼顶上传的那段视频!
赵立军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尽,冷汗从额角渗出。
这怎么可能?
这是官方内网系统!
陈景明!
他脑海里闪过那个内向程序员的脸。
他不知道陈景明具体做了什么,只知道自己掉进了一个精心设计的技术陷阱——一种他完全无法理解的“元数据嵌入”程序,像病毒一样将这段视频与项目编号死死绑定,任何在官方平台检索该编号的行为,都会触发这个致命的警报。
“这……这是恶意攻击!有人恶意篡改了我们的数据!”赵立军的声音因惊骇而变得尖利,他猛地扑向电脑,想要关掉视频,却被王局长一把按住。
闪光灯在此刻疯狂亮起。
一名敏锐的记者高声追问:“赵总!视频可以伪造,那您西装内衬上的字也是P的吗?”
这个问题如同一记重拳,正中赵立军的软肋。
他下意识地捂住胸口,却已经晚了。
所有镜头都对准了他西装微微敞开的内衬,虽然看不清,但“宁做刀俎”那四个字,已经通过昨夜的直播,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脑海里。
现场瞬间一片哗然,议论声如同潮水,将他彻底淹没。
与此同时,区法院的法庭内,气氛肃穆。
李娟站在原告席上,冷静地向法官提交了证据保全申请,要求立刻封存项目公司的全部施工资料,包括纸质档案、电子记录及所有监控录像。
对方律师轻蔑一笑:“法官大人,原告仅凭一段来源不明、剪辑痕?的短视频就想封存一家大型企业的全部资料,未免太过儿戏。”
李娟没有理会他,而是将一份技术报告呈递上去:“法官,这不是一段视频,而是几百段。这是我方当事人二锤,在收到原始视频后,用他那部老人机,向他所在的数十个工友微信群发出的,时间戳链完整记录了每一次转发和传播的路径,可以清晰证明,从信息源头到形成舆论海啸,整个过程不存在任何专业剪辑痕迹。这是一场由最底层劳动者自发完成的、去中心化的信息认证。”
法官看着报告上复杂的网络拓扑图,眉头紧锁,陷入了犹豫。
封存一家明星企业的资料,这需要极大的魄力。
就在这时,法庭的侧门被推开,一个瘦削佝偻的身影拄着拐杖,在法警的搀扶下,一步一步挪了进来。
是退休质检员老杨。
他走到证人席,浑浊的眼睛直视着法官,声音因激动而颤抖:“我是当年二十三号楼项目的质检组组长。那天……监理签字栏是空的,因为我……我没有签字。”
他从一个布袋里,颤巍巍地掏出一个泛黄的硬壳日志本。
“他们偷换了钢筋标号,他们拆掉了救命的网,他们拿着一份补签的文件逼我……我没签。我怕丢了工作,我怕被报复,所以我没敢说。但我这辈子的清白,都记在这本子里!”
他一页页翻开,那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密密麻麻地记录着“7月12日,防护缺失,已警告”、“7月15日,脚手架螺丝松动,材料疑似代用”、“7月18日,三号塔吊维保记录作假”……每一个字都像一把锥子,刺穿着谎言的幕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