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个视频后,七玥也不得不感慨:“晏殊确实是妥妥的人生赢家呀~
up主的那句“顺风顺水顺财神”,真的是说到人心坎里去了,谁不想拥有这样富贵无虞的生活呢?
不光是文人墨客,现代人也很想富贵一生啊。”
此时此刻,看完天幕的各朝各代的文人墨客们心里酸唧唧的。
怎么人家晏殊就能从神童做到宰相,而且一生富贵无虞呢?
特别是那些遭到贬谪而没有再返回中枢的诗人们、词人们更是内心苦闷不已~( ?? ﹏ ?? )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妥妥的具象化了。。(╥╯﹏╰╥)?
尤其是天幕刚刚诗句对比中提到的文人:比如杜甫,李商隐。
内心更是五味杂陈,复杂不已,对于晏殊的好运道也只能感慨一句,时也,命也。
不过晏殊做人做事确实不错,能做到宰相还能为朝廷发掘那么多人才,众人大多也都还是钦佩不已。
毕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说的就是如此。
很多还在“投递诗词”的唐朝文人们特别希望朝堂上的宰相也和晏殊一样“慧眼识英才”,发掘他们这颗未来大唐的“新星”。
而宋朝的文人们则是敬佩有之,羡慕有之。
妒忌有之。
连晏殊的儿子晏几道也不得不说一句自家老父亲真是难得的富贵顺遂的一生。
既没有赶上宋朝后来的那些糟心事儿,也没有遇到不好的朝廷氛围。
可以说在晏殊死后,宋朝每况愈下,直至后来被金人掳掠,北宋灭亡。
这些都跟晏殊没多大关系,毕竟那时候他已经去世了。
而晏殊所在的年代正好是属于北宋欣欣向荣的时候,他还为北宋培养了一大批肱骨之臣,如欧阳修,范仲淹等人,都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为天下百姓谋福祉的好官和大文豪。
————
七玥照例点开了评论区。
“哇,大佬背后的大佬!
不愧是晏殊,原来晏殊是欧阳修和范仲淹的老师啊,真厉害。”
“楼上的谁说不是呢?而且他这富贵无余的一生着实让人羡慕呀。”
“还有那句顺风顺水,顺财神,现在人也很想拥有,不是吗?”
看到这七玥重重的点了点头,她也很想要这样顺风顺水顺财神的人生。
评论继续:
“这么看来晏殊和唐代的韩愈差不多呀,韩愈是不是也是很多人的老师?”
“是呢是呢!韩愈写的《马说》。”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我记得可牢了这句诗。”
“楼上的,我也是。”
“+1”
“+2”
……
“+”
~~~
天幕下的古人们看着这些评论,觉得这些天幕里评论的人好喜欢这个什么“+”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说很多呢?好像是这个意思。
要说最活跃的就是此时北宋的朝堂了。
此时的晏殊已经当上了宰相。
弟子欧阳修、范仲淹等人也都相继恭喜自家老师上了天幕。
晏殊本人也是很开心,没想到他会是在天幕里被提起的第二个宋朝人。
就连皇帝宋仁宗也一脸言语的看着自家老师。
毕竟上面最后说的他嘲讽探花的那句诗,可是深入人心。
了解皇帝的晏殊一看皇帝的表情就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立马严肃了一张脸,风雨不动安如山,反正我只要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况且他也没觉得他的词写错了,他确实就是这么认为的,那什么《富贵曲》妥妥的就是暴发户气息。
北宋的朝堂此时还是比较和谐的,也没有后来那么对立,大家还是对于晏殊的才能和神童之称还是比较认可的。
看到天幕上有人质疑3岁考中进士的,大家对视了一眼,倒也没说什么。
毕竟他已经被贬谪去做地方官了,没必要特意在官家面前提起他。
宋仁宗毕竟还是一位仁慈的皇帝,他对于手下大臣们对晏殊的恭维和眉眼官司倒是只是旁观,也没有参与。
只是哽咽地说:
“多亏了老师为大宋发现了那么多肱骨之臣。”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而此时的中晚唐时期,听到天幕里提起了韩愈。
韩愈内心也是很高兴的,不过表面上还是一副风轻云淡,为人师表的做派。
面对弟子们投来羡慕和崇拜的目光,也只是笑而不语,一副高人做派。
而盛唐和初唐的人为人们则是在想这韩娱是大唐的哪位?难道是后面的?很出名吗?
唐朝还是比较自信开放的,有的人心里在想怎么就单单只提了杜甫,还有李商隐呢?
怎么就没有提一句他们呢?他们的诗作在当代也是很出名的呀~
很多文人墨客都渴望着有一天自己的事迹也被放在天幕上,那足以证明他们留名后世了。
就连李二凤陛下也~(?ˉ??ˉ??)
虽然不知道韩愈是后面哪个时期的人,但说到他们大唐,他还是一脸与有荣焉地点评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