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家庭琐事取代了他夜以继日的苦读。
正如他在“学舍记”中所写:
“衣食药物,庐舍器用,箕莒碎细之间,此予之所经营以养也。”
他白天辛勤劳作,夜晚挑灯夜读,同时还不忘带着兄弟姐妹们一起读书,最终被曾家培养出了十几个进士,造就了嘉佑龙虎榜“一门六进士”的科举传奇。
公元1057年,39岁的曾巩再次踏上科考之路~
这一次,他带着弟弟、妹婿等一行6人来到京城,参加了那场被誉为“嘉佑龙虎榜”的“千年科举第一榜”~
这一次他总算如愿了,不仅自己高中进士,弟弟曾沐、曾布,堂弟曾富,妹夫王无咎、王彦森也都一同科举及第。
“曾家一门六进士”的消息,瞬间轰动全城~
但这毕竟是“千年科举第一榜”,群星璀璨,又怎么会只让哪一家一枝独秀呢?
苏轼,苏辙,程颢,程颐,张载,蔡卞等历史名人都在其中~
而说起这场科考,还有一件关于曾巩和苏轼的小故事。
欧阳修是这场科考的主考官,这一场科考苏轼本该是第一名,但当时的考场实行“糊名制”,欧阳修便误以为这篇好文章出自徒弟曾巩之手(*′I`*)
为了避嫌,他忍痛将这篇文章定为第二名,事后才知道那钱令他赞不绝口的文章原来出自苏轼之手~
这个故事也足以说明在当时欧阳修的眼中,天下能写出如此好文章的只有自己的爱徒曾巩,这也足以见得,曾巩在欧阳修心中的分量之重。
而苏轼对曾巩的评价也是极高的~
“醉翁门下士,杂遝难为贤。
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
“陋群妍”其意是说:欧阳修门下弟子众多,但唯有曾巩,堪称真正的“贤才”。
但在唐宋八大家中,曾巩的知名度却是排在末位~
不管怎么说,他肯定不是被拿来凑数的,他的《醉心亭记》,《游山记》,《道山亭记》,《墨池记》这些作品在文坛上那都是经典之作~
公元1059年,曾巩被任命为太平州司法参军,一年后被调回京师出任馆阁校勘。
之后的几年,他一直在基层默默耕耘~
直到1072年,曾巩出任齐州知州,今天的山东济南,他上任后的第一把火————
便是铲除了曲堤周氏和章丘霸王社两个危害一方的黑社会团伙。
为了从根源上保障百姓的安宁,他发明了击鼓报警,命人在济南大街小巷每隔一段距离放置一面大鼓,一旦有滋事扰民者,百姓便击鼓报警。
而“趵突泉”这个名字也是由曾巩命名的,甚至连“趵”这个字都是他首创。
他还专门为“趵突泉”写了一首诗:
“一派摇从玉水分,暗来都洒历山尘”
从此,“趵突泉”这个名字便流传开来~
如今闻名遐迩的济南大明湖也与曾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彼时的大明湖只是一片野泽,地势南高北低,每逢汛期湖水倒灌,北城常常被淹。
曾巩在大明湖北岸修建了一道水闸,连接城外的清水河,有效调节了大明湖的水位,将野泽改造成了风景优美的湖泊,奠定了大明湖的雏形~
大明湖上有一条贯通南北的堤坝,名为“百花堤”,也称“曾堤”~
由此可见,曾巩绝不是一个只知道舞文弄墨的文人,更是一个政务能力超强的官员~
面对民间疾苦,当其他文人还在吟诗作赋,感慨万千时,曾巩早已撸起袖子,脚踏实地的解决问题~
然而命运似乎并未过多眷顾他,他的仕途也并未一帆风顺,一生辗转各地,始终都在基层默默奉献~
公元1069年,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开始推行新法~
王安石曾邀请曾巩参与变法的实施,但曾巩认为变法推进过急,不止一次的劝他要谨慎行事,不过这些话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深感失望的曾巩在王安石上台之后决定远离朝堂的纷争,主动请求外放~
后来王安石变法受阻,也曾寄诗给曾巩倾诉心声,诗中写道:
“高论几为衰俗废,壮怀难值故人倾,
荒城回首山川阁,更觉秋风白发生。”
尽管两人对变法有着不同的见解,但在王安石的心里,能倾诉郁闷的除了曾巩,也不会有第二个人了~
公元1082年,曾巩的母亲去世,他罢职回到故乡南丰。
在这一时期,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比如那首《西楼》: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公元1083年,曾巩在江宁府去世,终年65岁。
回顾曾巩的一生,他的官名和如今的知名度远远不及其他七位大家。
欧阳修 是 “文坛盟主 当朝政要”;
王安石 是 诗文俱佳 两度为相;
同榜进士的苏轼 则是潇洒恣意,全民偶像;
然而曾巩一生都在坚守自我,从来没有想过随波逐流,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举世不知何足怪,力行无顾是豪雄”。
视频结束
“天呐,我都不知道原来“趵突泉”竟然是曾巩命名的,怎么他一点也不出名呢?”
七玥感觉今天也是长见识的一天。
而各朝各代的老祖宗们就有话讲了,这样的官员这样的大才给他们多来一点,特别是猪猪陛下汉武帝刘彻和太宗陛下李世民~
刘彻正是缺人才的时候,这样的干实事的官员多给他来一点就好了。
难得的是,洪武大帝朱元璋此时也说:
“这曾巩不错,虽然名声确实不如苏东坡,但看他做事认真劲儿,基层的事情都做的这么好,把济南管理的如此好,是个真正为百姓办实事的好官。”
哎,他大明要是多几个像曾巩这样的好官员就好了。
而唐宋八大家众被提到了的几个人更是面露愉悦(* ̄︶ ̄)~
无论是谁被天幕提到,都是倍感荣幸的~证明他们后世留名了呀。
对于频繁出现苏轼这个全民偶像的名字,宋朝的大家伙儿已经习以为常了,连酸都酸不起来了。
谁让苏东坡才名满天下呢?就光是宋朝一朝,太后都是他的小粉丝呢。
………
看完这个视频七月一看———Σ(?д?|||)??哇,都快12点了,立马就关了手机,准备睡觉,与此同时和超过间的天幕也暗淡了下去。
喜欢直播之历史名人录请大家收藏:(m.38xs.com)直播之历史名人录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