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枫在一旁听得暗自点头。婉宁这份从信息来源、动机、逻辑和多方佐证入手进行交叉验证的冷静与缜密,让他这个惯于沙场征战的武将也深感佩服。在这信息真伪难辨、人心鬼蜮的乱世,这种抽丝剥茧、直指核心的能力,无疑是家族最珍贵的财富之一。
然而,信息的考验并未结束。数日后,一份来自蜀中商路的密报,指向了一个更让王婉宁心惊的可能性——林家内部,或许出现了问题。密报称,一批标明运往岭南的紧俏丝绸,在蜀中某地黑市出现,其出货渠道和价格,与林家某条秘密商线的运作模式高度吻合,且时间点就在林家开始暗中转移部分资产之后。
“这不可能!”月娘首先反驳,脸色煞白,“负责那条商线的是陈掌柜,是老爷一手提拔的老人,忠心耿耿十余年,账目也一直清晰!”
王婉宁没有立刻下结论,她屏退左右,只留下林枫和月娘。“信任归信任,规矩不能破。”她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痛心,“此事关系重大,若真是陈掌柜所为,则说明我们的转移计划已泄露,内部蛀虫不止一个。若有人栽赃,则说明有外部势力已盯上我们,并能影响我们的核心渠道。”她看向林枫,“夫君,此事需你亲自带最可靠的人,秘密前往蜀中核查,不要打草惊蛇。月娘,立即重新审查所有知晓资产转移计划的人员名单,以及近期与陈掌柜有过接触的内外人员。在查明之前,相关计划暂缓,所有指令需经我手双重加密。”
这一刻,信息优势的背后,显露出的是更为复杂的人心博弈与内部管理的严峻挑战。
“内宅运转,各司其职与情感支撑”
信息的洪流不仅涌向王婉宁,也需要内宅其他成员的协同处理与情感支撑,才能确保这庞大体系的高效与稳定运转。
三姨娘负责整理各地送来的、相对公开的商贸信息和社会风情录。她心思细腻,记忆力超群,能从布匹价格的异常浮动、某种药材的突然紧缺、甚至坊间流传的歌谣俚语的变化中,捕捉到常人忽略的细节。“姐姐你看,”她将一份整理好的摘要递给王婉宁,指着其中一条,“近来江南各地,尤其是建康附近,对前朝佛经、佛像的需求莫名增加,不少士族家眷悄然供奉,香火鼎盛,这似乎与以往崇尚玄谈的风气有所不同。而且,倡导此风者,似乎与江都的王世充麾下某些文士有所关联。”
王婉宁接过仔细阅览,若有所思:“佛法在乱世中兴盛并不奇怪,可慰藉人心。但如此集中、且快速地出现在建康士族中,并由可能与王世充相关的人推动……这绝非偶然。或许是为某种政治举动营造舆论,或是敛财,甚至是为暗中联络、传递消息提供掩护。记下来,列为重点关注事项,让建康的分号加派人手,留意与这些佛寺、士族交往频繁的僧人,特别是那些有政治背景或行为异常的所谓‘高僧’,看看他们究竟在做什么。”
四姨娘则利用她的医药知识,协助分析各方势力军队的健康状况和可能的物资短缺。“最近送往杜伏威部下的几批金疮药和防治痢疾的成药,”四姨娘指着账册上的记录,“对方接收人曾私下询问,能否将其中几味价格稍高的辅药,如冰片、麝香,替换成价格低廉的替代品,或者直接减少用量。这要么是他们库存这些药材见底,补给困难;要么是伤员病员众多,军需压力大,不得不降低药效以扩大供应范围。无论是哪种,都说明杜伏威部近期可能经历过或即将面临较大的军事行动或非战斗减员。”
五姨娘虽然性子软,但耐心极佳,做事极其认真负责。她主动承担了部分文书归档和初级密信解码的工作。她将各地涌来的、看似杂乱无章的信息,按照地域、类型、紧急程度分门别类,整理得井井有条,方便王婉宁和月娘随时快速调阅。她还负责用特定的密码本,翻译一些等级不高的固定格式密报,大大减轻了月娘的负担。在她安静整理文书时,摇篮里的林砚似乎格外喜欢这个温柔的姨娘,常对着她咿呀作语。
在这个日益庞大复杂的信息网络中,王婉宁是绝对的核心大脑和最终决策者,承受着最大的压力;月娘是总协调和执行官,管理着信息渠道和物资调配以支持各项情报活动,是王婉宁最得力的臂助;而其他姨娘则如同灵敏的触角与稳固的支点,在各自主管或擅长的领域内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共同支撑起林家这台精密的信息处理机器,并在潜移默化中,为王婉宁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和谐的后方。
“危机验证与战略转化”
林家信息网络的价值与面临的考验,在不久后一次潜在的致命危机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腊月二十三,小年。庄园里稍稍有了些过节的气氛,厨房飘出蒸糕点的甜香。一名风尘仆仆、看似忠厚的中年行商,持着林家某位北方旧交——一位曾与林枫父亲同僚过的致仕老官员的亲笔引荐信,来到庄园求见主事人,声称有一批从辽东冒险运回的珍贵老山参欲出售,价格可议。林枫在前厅接待,见信物无误,对方言谈举止也颇为得体,所报山参品相价格确实诱人,相谈甚欢,几乎就要拍板成交,甚至打算留对方用顿便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