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内政深耕,科技兴邦启民智
山河坛祭天的欢呼声还没散,承天殿的灯火就又彻夜亮了。
林烨的案头,堆得像山的不再是军情急报,而是各州府的民生册簿 —— 洛阳府的均田进度表、汴梁城的工坊劳工登记册、西域的铁路建设成本核算单,每本都摊着,页边写满了批注。
“铁路要建,但不能让百姓吃亏。”
林烨指着工务司的奏报,眉头皱了起来。奏报里说,西域铁路段为了赶工期,有些工头扣民夫工钱,还让民夫饿着肚子干活,已经有两个人累晕在工地了。
他把奏报推给监察院司长:“征发民夫,必须按《乾朝劳工律》草案来 —— 每天工钱五十文,管三餐,住宿得通风干燥;要是有人死伤,抚恤金不能少于二百两,由民务司直接发给家属,不许经过任何中间环节。”
他顿了顿,语气更严厉了:“这事让监察院风闻使暗访核查,给你们半个月时间,走遍所有铁路工地。但凡有扣工钱、欺负民夫的,涉事官吏当场革职,永远不能再当官;工头敢作恶,按律严惩,绝不手软!”
监察院风闻使领了命就走,半个月后带回的结果,让林烨又气又担心 —— 还真有三个州府的工务官跟工头勾结,扣了近千民夫的工钱。
林烨当即下令,把涉事官员押到汴梁审,扣的工钱由国库先垫上,足额发给民夫。
与此同时,《乾朝劳工律》正式颁布,布告贴满了各州府的街头。
律法条文中,第一次用律法明确:“工匠、民夫每天干活不能超过十二个时辰,每月得休息四天;工钱要按月发,不能拖欠;工坊得配医馆,民夫受伤能免费治;女劳工跟男劳工拿一样的钱,不能歧视。”
北境铁路工地的民夫王老实,拿到被克扣的工钱时,手都抖了。
他捏着沉甸甸的铜钱,跑到布告前,让识字的劝学员念《劳工律》给他听。当听到 “每月休息四天” 时,王老实眼睛一亮:“俺活了一辈子,还是头回听说干活还能休息!乾朝的律法,真是为咱们穷苦人着想啊!”
消息传到中原,原本还犹豫要不要去修铁路的民夫,纷纷主动报名。工务司的登记点前,排起了长队,民夫们拿着身份证明,笑着说:“跟着乾朝干活,放心!”
内政往深里抓的同时,学务司推的 “启蒙运动” 也在各地热热闹闹展开。
学务司司长苏小梅,带着新印的简化版《千字文》和《算术初步》,亲自去洛阳府的村子试点。这些课本跟旧朝的经书不一样 ——
《千字文》删了难懂的典故,“天地玄黄,日月光明” 旁边配着农田、铁路的图,百姓一看就懂;《算术初步》从 “算田亩”“算工钱” 入手,教百姓怎么算自家田能收多少粮,怎么算干活能拿多少钱,全是实打实能用的知识。
劝学员张秀才,带着课本去了洛阳府的盐湖寨。
他以前是旧朝的秀才,看不惯八股取士,投了乾朝,现在成了启蒙运动的一员。他在寨子里的祠堂搭了讲台,点上油灯,第一天就来了十几个小孩,怯生生坐在角落。
张秀才没急着讲课,先拿出算盘,教孩子们算 “五亩田,每亩收三石粮,一共能收多少”。孩子们听得入了迷,第二天就拉着父母一起来听。
慢慢的,祠堂里坐满了人,不少成年农夫、工匠也揣着干粮,蹲在角落,就着油灯的光,笨手笨脚拿着毛笔,在纸上画 “一、二、三”,算自家的田亩数。
老农周老汉,以前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跟着张秀才学了半个月,已经能算出 “十亩田交三成税,还能剩多少粮”。
他拿着算出来的数字,对张秀才憨厚地笑:“识字好,识字就能看懂官府的告示,不怕被小吏糊弄;会算术更好,能算清自家的账,谁也别想骗俺!”
在西域的鲜卑部落,启蒙运动还有了新花样。
劝学员把《千字文》翻译成鲜卑语,用兽皮做课本,教部落的孩子既学汉话,又学鲜卑语;《算术初步》结合草原生活,教孩子们算 “一群羊有多少只,能换多少粮食”。
鲜卑首领巴特尔,还特意在部落里建了 “启蒙帐篷”,让劝学员住下来,长期教。
“以前咱们草原的孩子,只会放羊、骑马,现在能识字、会算术,将来就能跟中原人做生意,还能看懂乾朝的律法。” 巴特尔对部落长老说,“这是乾朝给咱们的好处,得珍惜。”
启蒙运动的影响,渐渐在各地显出来。
汴梁城的工坊里,工匠们用学来的算术算零件尺寸,生产效率提了不少;洛阳府的田埂上,农夫们拿着《算术初步》,互相聊种田经验,讨论怎么让每亩田多收几斗粮;西域的商路上,鲜卑部落的年轻人能用汉话跟中原商人讨价还价,再也不怕语言不通吃亏。
林烨收到学务司的启蒙运动进展报告时,正在看格物院的新发明 —— 阿牛他们造出了 “活字印刷术”,能快速印课本,成本比雕版印刷低三成。
林烨笑着对苏小梅说:“有了活字印刷术,课本能印更多、更快,启蒙运动能推到更多地方。将来,乾朝的百姓,不管在中原、草原还是西域,都能识字、会算术,都能懂律法、明事理。”
苏小梅点头:“我们计划明年在每个村子都设‘启蒙夜校’,让更多百姓能读书识字。等百姓都有了文化,乾朝的新政推起来,会更顺利。”
夕阳下,汴梁城的启蒙夜校里,油灯的光透过窗户,洒在街道上。
孩子们的读书声、农夫们的讨论声、算盘的噼啪声混在一起,成了乾朝最动人的声音。
林烨站在承天殿的望海台上,看着远处的灯火,心里清楚:打江山靠铁与火,守江山靠制度与民心;而让江山长治久安的,是百姓的智慧与实干。
乾朝的内政往深里做,不只是巩固统治,更是唤醒民智;科技兴邦,不只是发展技术,更是为百姓造更好的生活。
这一切,都在为乾朝的未来,打最实的基础。而属于乾朝的故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更宽的天地要开拓。
喜欢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请大家收藏:(m.38xs.com)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