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四海归心,万邦来学新文明
北疆大捷的捷报,裹着《新民典》的油墨香,像飓风扫过四海。
草原十万铁骑败在钢铁战车下的消息,堵死了所有对乾朝军事实力存侥幸的势力的嘴。
而《新民典》里 “忠孝仁爱” 掺着 “格物创新” 的新文明,更像束光,把迷茫的万国照醒,求学的脚步从四面八方往汴梁赶。
汴梁城外,万国博览园早撤了 “临时” 木牌。朱红大门天天敞开,穿白袍的波斯人、缠纱丽的天竺人、披长袍的拂林人、套短装的欧罗巴学者,络绎不绝地往里涌。
各色身影在展馆间穿梭,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话,眼睛里满是好奇与敬畏,手总忍不住碰展柜里的蒸汽机模型。
他们不再围着丝绸瓷器抢货,反倒追着青袍官员问:“国立学院咋进?”“格物院收外乡人不?” 官员手里的名册,名字填得密密麻麻,墨迹没干就又添新的。
国立学院的课堂,木椅总不够坐。
前排三个天竺僧侣盘腿蹲蒲团,袈裟还沾着旅途尘土,手里《格物基础》翻得卷边,笔尖在纸上飞写,
想用刚学的数学公式,解佛经里 “大千世界” 的道理。教授讲到 “引力” 时,额间点朱砂的老僧侣突然举手,枯手指着黑板,汉话生硬:
“这力,是不是佛说的‘因果牵绊’?” 课堂爆起善意的笑,教授点头:“这么理解,也不算错。”
机械工坊里,波斯学者卡迪尔攥着工程师的袖子不放。
他从包里掏出羊皮齿轮图,指着蒸汽机飞轮,声音发颤:“俺们的齿轮换这弧形的,动力能强不?” 工程师弯腰指飞轮咬合处,讲 “力矩原理”,卡迪尔听得连连点头,笔记本上画满草图,汗把衣袍浸得贴在背上,也顾不上擦。
律法讲堂外的老槐树下,四个拂林贵族蹲成圈,膝盖上摊着抄的《新民典》。金发青年用羽毛笔在 “君臣相得” 下画横线:“俺们国家律法动不动砍手,要是学‘人人平等互助’,民怨肯定少。”
旁边人赶紧拿炭笔抄 “轻徭薄赋”,羊皮纸被风吹得晃,忙用石头压住,生怕漏一个字,这是要带回去给国王看的。
更远的英伦三岛,两个年轻学者挤货船底舱三个月,刚踩上汴梁的地,就拎着箱子往格物院跑。
看见实验室里跳的电火花,戴眼镜的红了眼,伸手想碰玻璃罩又缩回去,声音发哑:“这才是真学问!比书本上的空话有用多了!” 另一个掏相机对着发电机拍,胶片在手里攥得紧紧的。
消息传到承天殿,林烨正捏着朱笔批奏折。
他翻着万国博览园的统计册,瞅着 “波斯五十人、天竺三十七人” 的数字,嘴角勾出浅笑。北疆的武力是 “硬拳头”,《新民典》的文明感召是 “软实力”,现在硬的怕了、软的服了,正是文化输出的好时候。
“传朕的话。” 林烨放下朱笔,声音稳得有力,“设‘外籍学员司’,专门管外国留学生的教学和日常。”
他顿了顿,又补充:“挑品行好、学问强、对乾朝友好的,让他们听格物院非核心的课,做基础实验。但核心技术,像‘铁驹’战车的装甲配方、发电机的关键构造,必须看紧了,绝不能漏出去。”
“臣遵旨!” 传旨太监躬身退下。
没半个月,外籍学员司就挂牌了。上午教汉话、《新民典》和儒家基础,下午开格物、算术、工程课。课堂上,中外学子坐一起讨论;课余,官员带他们去看汴梁的工厂,
电动织布机转得飞快,蒸汽机车 “呜” 地冲过铁路,电站里的电灯把厂房照得亮堂堂,外国学者眼里的震撼快溢出来,笔记本写得更密了。
过了半年,成果就显了:波斯工匠学了水泥技术,回去在底格里斯河建了石桥,见人就拍桥身夸 “乾朝手艺天下第一”;
天竺学者把算术教给税官,丈量土地再不吵架,百姓拿着减税文书笑;拂林贵族学乾朝改律法,废了砍手的酷刑,推轻徭薄赋,街头流民少了,商铺的幌子多了。
文化输出不再是简单的买卖,成了用知识拴着、用文明连着的纽带,渗进万国的骨子里。
乾朝的名号,也不只是 “能打”“有钱”,更成了先进文明和实用知识的灯塔。
四海的学子都来朝,万邦的使者带着厚礼求结盟;以前想抢乾朝的,现在只能抬头看;以前瞧不上华夏的,国书里满是 “想学着乾朝做”。
一个以乾朝为中心,靠《新民典》精神牵线、靠格物技术撑着的新世界文明圈,正越来越大。
林烨站在承天殿的观景台上,望着万国博览园的方向,眼神深不见底。
他清楚,武力能打下来一时,财富能勾来一阵,只有先进的文明和知识,才能真正把人心聚起来,传好几代。
现在,灯塔立起来了,路也指明白了。
乾朝这艘文明的船,载着四海的期盼,往更宽的未来开去。
只是,他手指悄悄攥紧栏杆 —— 万邦来学,未必都是真心。有人想偷学技术,有人想在背后搞鬼。怎么在输出文明时守住底线,怎么让这个文明圈真的一条心,还得慢慢琢磨。
次日早朝,林烨便召来锦衣卫指挥使与外籍学员司官员。
他指着案上一份密报,上面记着几个欧罗巴学子频繁打探 “铁驹” 战车参数的事,沉声道:“给每个外籍学员立档案,记录他们的课上提问、课后行踪,尤其那些总往工坊、电站凑的,派暗线跟着。”
顿了顿,他又看向学员司官员:“格物院的核心实验室,设三重门禁,非乾朝籍者哪怕是旁听生,也只能在隔着玻璃的观摩区看,绝不许靠近核心设备。” 指挥使立刻躬身应下,心里清楚,这是要给 “觊觎者” 设一道无形的墙。
没过几日,就有个英伦学子试图偷偷绘制发电机内部结构图,刚画了两笔,就被暗中观察的锦衣卫拦下。
林烨没重罚,只让学员司把人遣送回国,还特意让使者带话给英伦国王:“乾朝愿传文明,却不养窃贼。想求学,就得守规矩。”
消息传开,那些存着侥幸心思的外籍学员,顿时收敛了不少。
风刮过龙旗,“猎猎” 作响。汴梁城的钟声,混着万国学子的读书声,飘得很远,成了新时代最好听的歌。
喜欢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请大家收藏:(m.38xs.com)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