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夫特-尼福尔海姆内部,为建造罗拉西亚级而进行的工业轰鸣昼夜不息。
而在指挥中心的信息层,另一场无声的战争同样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这里没有钢铁的碰撞,只有数据流如同暗潮般汹涌奔腾,闪烁着幽光的屏幕前,艾莉西亚和萨姆正带领着不断扩充的情报小组,将“扎夫特”的触角,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向着人类世界的各个角落延伸。
“团长,这是我们通过‘赫利俄斯号’科研船提供的L7星域高能粒子分布数据,结合我们自身传感器优化后,捕捉到的联合第三舰队近期在C-12宙域异常集结的间接证据。”艾莉西亚指着全息星图上几个被高亮标记的区域,语气冷静而专业,“虽然无法直接窥探其内部通讯,但通过分析其舰队能量签名在特定辐射背景下的扰动模式,可以推断其规模超过了常规巡逻配置。”
林凡看着那由复杂算法和间接观测推导出的情报,点了点头。这就是技术带来的优势,即便无法打入敌人内部,也能通过“旁敲侧击”获取关键信息。“持续监控,分析其可能的目标。是人革联的边境,还是……我们这里?”
“已建立预警模型,一旦其航向矢量指向K7星区,系统会提前十二小时发出高级别警报。”萨姆补充道,他面前数个屏幕上滚动着密密麻麻的代码和信号滤波界面。“另外,我们设置在主要中立贸易航路上的几个‘漂流信标’,传回了AEU新型‘制定式’进行实战测试的模糊影像数据,虽然画质粗糙,但足以分析其基础机动性能和可能的武器配置。”
这些“漂流信标”是萨姆的杰作,伪装成宇宙尘埃或小型陨石碎片,内置了被动传感器和长距离、低功耗的量子加密传输装置,借助艾莉西亚梳理出的商业物流网络进行布设和回收,悄无声息地监视着各方的军事动向。
与“赫利俄斯号”科研人员的深度合作也带来了意外之喜。这些科学家拥有与各大势力科研机构非正式交流的渠道,一些在官方层面严格保密的技术讨论或学术会议中流出的只言片语,经过艾莉西亚团队的交叉比对和分析,往往能拼凑出有价值的技术发展,例如联合和AEU对GN粒子初步研究的困境。
而最为敏感,却也最为关键的情报渠道,则来自于与人革联那谨慎而有限的“技术交流”。负责此条线路的,是展现出卓越沟通和情报甄别能力的凯特·马蒂坎。
“……所以,李代表,关于上次提到的‘高效能源管理模块’,我们希望能获得更详细的技术参数,这有助于我们评估用以交换的稀有矿物品质和数量。”凯特通过加密通讯,与屏幕另一端的人革联代表李进行着磋商,他的语气既不卑躬屈膝,也不盛气凌人,完全是一副精明的商人做派。
“马蒂坎先生,您的专业性令人印象深刻。”李代表脸上依旧是那副程式化的微笑,“技术参数可以提供一部分,但我们需要先看到贵方关于Z-3矿区样品的最新分析报告。另外,作为友好姿态,我可以透露一个非正式消息——近期,天人组织的活动频率,在L5区域有显着上升,其介入的冲突烈度似乎也有所提升。当然,这只是学术交流范畴的闲谈。”
“感谢您的‘闲谈’,这对我们理解当前宇宙环境的变化很有帮助。分析报告会在二十四小时内发送。”凯特面色不变地结束了通话。
转身,他看向林凡和艾莉西亚,沉声道:“人革联在有意无意地泄露天人的动向。他们想借我们的手,或者至少借我们的‘眼’,去更多地观察和牵制天人。这条渠道,可以用,但必须时刻警惕背后的陷阱。”
林凡沉吟片刻,道:“意料之中。相互利用罢了。我们要做的,就是从这些真假难辨、各有目的的信息中,筛选出对我们有用的部分。”
艾莉西亚将来自不同渠道的碎片化信息——联合的异常调动、AEU的测试数据、人革联的“暗示”、以及中立区域的零星报告——不断输入到她构建的情报分析模型中。
星图上,代表各方势力的光点与行动轨迹逐渐变得清晰,一张动态的、覆盖范围远超从前的战略态势图正在慢慢成形。
“虽然还无法渗透进他们的决策核心,但我们已经不再是聋子和瞎子。”艾莉西亚总结道,“我们现在能更早地发现大规模舰队的集结,能察觉到新型兵器的测试,甚至能隐约感受到天人那双无形之手在幕后拨动的弦。这能为我们争取到宝贵的预警时间,无论是用于备战,还是……转移。”
林凡走到巨大的星图前,看着那些代表着威胁与机遇的光点。联合的咄咄逼人,AEU的阴险狡诈,人革联的深谋远虑,以及天人那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强大力量……这个宇宙,正变得越来越危险,也越来越精彩。
“干得好。”林凡对情报小组的工作给予了肯定,“继续扩大我们的‘耳目’,优先级是保证基地安全和罗拉西亚级建造计划不受干扰。我们需要知道,在下一场风暴来临前,风究竟会从哪个方向吹来。”
喜欢高达00:开局拥有SEED系统请大家收藏:(m.38xs.com)高达00:开局拥有SEED系统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