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再理会她的疯言疯语,转身望向榜单——顾清川的名字果然高居第二,旁边还标注着“同进士出身”的字样。他缓步走来,顺着我的目光看向榜单,嘴角噙着温柔的笑意:“看来这次是我甘拜下风了,解元大人。”“什么胜负之分,”我脸上微微发烫,连忙岔开话题,“你方才要说的事,现在可以告诉我了吧?”
他闻言一怔,随即展颜一笑,耳尖泛起淡淡的红晕,有些局促地挠了挠头:“其实也没什么要紧的……就是想告诉你,日后考国子监时,我们还结伴温书可好?我还想继续与你一同切磋学问。”听到这话,我心中既有些莫名的失落,又隐隐松了口气——幸好不是表明心迹,否则我真不知该如何应对。
正欲点头应允,脑海中突然响起系统清脆的提示音:【叮!恭喜宿主完成“府试夺魁”主线任务,奖励“国子监入学备考大礼包”,解锁新功能“科举人脉地图”!】“科举人脉地图?”我连忙调出系统界面,只见地图上标注着府城内的几处红点,其中一个旁边写着“李修远,未来吏部尚书,现居府城驿馆”。
顾清川好奇地凑过来:“这是什么?”“系统提供的人脉指引,”我压低声音解释,“上面标记着将来可能对我们有帮助的官员。比如这位李修远大人,日后会执掌吏部,说不定能帮我们解决国子监的入学事宜。”他眼前一亮:“那我们现在就去拜访?正好家父与他有些交情,或可代为引荐。”
刚要动身,苏老爷匆匆赶来,将一个鼓鼓囊囊的红包塞进我手中:“安然,这是为父给你的贺仪,五十两银子,你且拿去添置些文房四宝。”转头看向被差役押解的苏雪,长叹一声:“雪儿,你也莫要怨恨安然,是你与你母亲作恶在先,如今好生反省才是正理。”苏雪别过脸去一言不发。当张捕头押着她离开时,她突然回头深深看了我一眼,那复杂的眼神中交织着愤恨与悔意,令人捉摸不透。
与顾清川前往驿馆的路上,不断有考生前来道贺,更有人捧着纸笔求取墨宝——说是要将“解元大人的真迹”当作吉祥物,祈求来日科场得意。顾清川在一旁替我挡开过分热情的人群,忍俊不禁道:“看来我们的解元大人,转眼就成了府城的风云人物了。”“什么风云人物,”我连忙婉拒众人的请求,“再耽搁下去,李大人怕是要出门了。”
行至驿馆,通报的小厮很快便引我们入内。李修远是位年约四旬的官员,身着青色官袍,正手不释卷。见我们进来,他含笑起身:“这位就是苏安然吧?顾大人常提起你,夸你是难得的才女,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大人过誉了!”我急忙躬身行礼,态度谦恭地说道,“晚辈此次前来,主要是想向大人请教一下关于国子监入学的相关事宜,不知大人是否可以不吝赐教,给晚辈指点一二呢?”
李修远见状,微微一笑,随即放下手中的书卷,站起身来,亲自为我们斟满了茶水。他的动作优雅而从容,仿佛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一种艺术。
“国子监的考试,主要是以经义策论为主。”李修远缓缓说道,“我之前已经拜读过你在府试时所写的策论,确实是见解独到,论证严密,若能在国子监的考试中保持这样的水准,必定能够高中。”
听到李修远对自己的评价如此之高,我不禁有些受宠若惊,连忙说道:“多谢大人夸奖,晚辈定当努力,不辜负大人的期望。”
这时,一旁的顾清川也赶紧插话道:“多谢大人提点,我们一定会前往参加下个月国子监的预考,争取取得好成绩。”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与李修远相谈甚欢,话题从国子监的考试内容一直延伸到了文学、历史等诸多领域。不知不觉间,已经过去了约莫半个时辰。
眼看着时间不早了,我们便起身向李修远告辞。李修远亲自将我们送至门口,临分别时,他忽然对我说道:“苏安然,你是个可造之材,日后在国子监若是遇到什么疑难问题,尽可来找我。只需要说是顾大人引荐而来的,我自然会为你解惑。”
这番话犹如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让我倍感温暖。有了李修远的这层关系,我相信自己在国子监的求学之路一定会顺畅许多。
离开驿馆后,顾清川笑道:“这人脉地图果然妙用无穷,往后科场驰骋,说不定还能借此结识更多贵人。”“是啊,”我点头称是,忽然想起系统奖励的备考资料,“对了,系统给了我国子监的复习资料,今晚我们一起研读如何?”“求之不得,”他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正好我有几处《礼记》的疑难想向你请教。”
我们一路谈笑风生,和煦的阳光洒在身上,暖意融融。望着身旁的顾清川,我忽然觉得这次穿越未尝不是件幸事——若非如此,我怎会遇到这样一位既能切磋学问又能共渡难关的知己?又怎会有系统相助,一举夺魁,向着国子监的目标稳步前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