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一个清晨,放哨的汉子慌慌张张跑回村,声音带着急促:“族长!九跃!村口来了一群人,看着像是……像是逃难的流民!”
消息像风一样传遍了新石岭。正在田里忙活的人都停了手,纷纷往村口赶,手里下意识地握紧了锄头、镰刀——经历过黑石岭的迁徙,谁对“外来人”都带着几分警惕。
我和族长走在最前面,刚到村口的栅栏边,就看到了那群人。大约二十来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有老人,有孩子,还有几个年轻的汉子,手里拎着破旧的包袱,眼神里满是疲惫和惶恐。
“我们……我们是从山外逃来的,”一个领头的中年汉子看到我们,连忙上前一步,声音沙哑,“家乡遭了灾,颗粒无收,听说这边有口吃的,就……就想来讨口饭吃,绝不敢闹事!”
他身后的一个老婆婆抱着个瘦得只剩皮包骨的孩子,孩子嘴唇干裂,闭着眼睛,像是昏过去了。几个女人低着头,肩膀微微颤抖,显然是受了不少苦。
村口顿时安静下来,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有人小声议论:
“这么多人,咱们的粮食够分吗?”
“万一里面有坏人咋办?”
“看他们怪可怜的……”
族长皱着眉,捋着胡子没说话。他经历的事多,知道收留流民不是小事,弄不好会给村子带来麻烦;可看着那孩子奄奄一息的样子,又实在不忍心把人赶走。
蒙小玉悄悄拉了拉我的衣袖,低声说:“那孩子快不行了,先让他们进来歇歇,给点吃的吧。”
我点了点头,走到族长身边:“族长,先让他们进来吧。看他们这样子,不像有恶意,真要是坏人,咱们这么多人,也不怕他们闹事。”
石头也附和:“是啊族长,都是遭难的人,能帮一把是一把。当年咱们从黑石岭出来,不也盼着有人能帮衬吗?”
族长沉默了半晌,终于叹了口气:“打开栅栏吧。先让他们在晒谷场边上歇歇,弄点吃的给他们。”
栅栏“吱呀”一声打开,流民们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会这么顺利。领头的汉子眼圈一红,对着我们作了个揖:“多谢各位好心人!多谢!”
蒙小玉和几个女人早就跑回村里,把刚蒸好的粟米饼和野菜汤端了过来。孩子们看到吃的,眼睛亮了起来,却不敢伸手,直到他们的父母点了头,才小心翼翼地接过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那个昏迷的孩子被喂了点米汤,慢慢睁开了眼睛,虚弱地哼唧了一声,老婆婆抱着他,眼泪掉了下来:“谢谢……谢谢你们……”
我和族长、李叔坐在晒谷场的石凳上,听领头的汉子讲他们的来历。他们来自山外的柳溪村,今年开春下了场大暴雨,冲垮了河堤,田地全被淹了,颗粒无收,村里的人饿死了大半,剩下的只能四处逃难。
“我们走了一个多月,一路上吃树皮、挖草根,好多人都没撑住……”汉子说着,声音哽咽,“听说这新石岭是块宝地,能吃饱饭,就抱着最后一点希望过来了。”
“你们想留在这儿?”族长问道。
汉子犹豫了一下,咬了咬牙:“我们知道这请求太冒昧,可……可我们实在没地方去了。我们有力气,能种地,能打猎,绝不会白吃村里的粮食!”他身后的几个年轻汉子也连忙点头:“我们啥活都能干!”
村口又热闹起来,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留下吧,多个人多双手,地里的活还能快点干完。”
“我看那个汉子像是个老实人,不像耍滑的。”
“可粮食真的够吗?秋收还早呢。”
蒙小玉蹲在流民里,正帮一个女人给孩子梳头发,听到大家的议论,走过来对我说:“他们看起来都挺实在的,那个老婆婆刚才还让孩子把饼省着点吃,说别给咱们添麻烦。”
我看向族长,他正望着远处的稻田,若有所思。过了一会儿,他转过身,对着众人说:“都是苦命人,既然来了,就是缘分。新石岭的地够多,粮食省着点吃,也能撑到秋收。愿意留下的,就留下吧,好好干活,咱们新石岭,不养闲人!”
流民们听到这话,都激动得跪了下来,连连磕头:“谢谢族长!谢谢各位乡亲!”
“起来吧,”族长扶起领头的汉子,“石头,你带他们去村东头那几间空着的砖房,先安顿下来。九跃,你给他们分点种子和工具,让他们跟着下地干活,熟悉熟悉这里的活计。”
“好。”我应道。
接下来的日子,流民们渐渐融入了新石岭的生活。领头的汉子叫王贵,会打铁,石头正缺个帮手,两人很快就混熟了,在铁匠铺里叮叮当当地忙个不停。王贵的媳妇针线活好,跟着蒙小玉她们纳鞋底、织布,很快就成了好姐妹。
那个老婆婆身体好了些,就帮着照看村里的孩子,孩子们都喜欢围着她听故事。几个年轻的汉子干活很卖力,割稻、翻地都不含糊,阿强总说:“这几个兄弟,比咱们村的懒汉强多了!”
有天傍晚,我路过铁匠铺,听到王贵在跟石头聊天,说要教大家做一种新的镰刀,比现在的更锋利,割稻子能省一半力气。石头听得直拍大腿:“真的?那太好了!咱们正愁割稻子费劲儿呢!”
蒙小玉也跟我说:“王贵家的那个小丫头,虽然瘦,却很懂事,每天都帮着拾柴火,还说等长大了要学织布,给大家做新衣裳。”
我看着晒谷场上,流民和村里的人坐在一起吃饭,说说笑笑,孩子们在旁边追逐打闹,已经分不清谁是先来的,谁是后到的。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交织在一起,像一幅温暖的画。
族长拄着拐杖走过来,看着眼前的景象,捋着胡子笑:“你看,这就对了。人啊,就得多凑在一起,热热闹闹的,日子才有奔头。”
我点了点头,心里忽然明白,新石岭之所以越来越好,不只是因为有肥沃的土地、结实的砖房,更因为这里的人,心里装着一份善意和接纳。就像当年我们从黑石岭逃出来,盼着能有个地方落脚一样,如今我们给了别人一个家,也给了新石岭更多的可能。
喜欢这穿越成猎户?请大家收藏:(m.38xs.com)这穿越成猎户?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