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宫中,道韵流转,清静无为。
道玄谨遵师命,于宫后择了一处僻静石室安顿下来。
石室简朴,仅一蒲团,一石案。
然此地灵气氤氲,乃昆仑福地核心,远胜他处。
道玄盘膝坐于蒲团之上,心神沉静。
他首先做的,便是将自身之前所修驳杂功法,尽数摒弃。
《太清仙诀》玄奥经文于识海中流淌,字字珠玑,蕴含大道至理。
此乃圣人根本法门,直指混元大道!
道玄运转仙诀,引动昆仑精纯先天灵气入体。
灵气如涓涓细流,循着全新的、更为玄奥的周天路径运转。
每一次搬运周天,都仿佛在涤荡旧垢,重塑道基。
往日修行中的滞涩、隐患,在这至清至纯的太清仙力冲刷下,悄然消弭。
元神愈发清明,与天地大道的感应也愈发清晰。
同时,他也未曾放下《九转玄元功》的修炼。
此乃道门护法神功,锤炼肉身,开发潜能,直追盘古真身!
道玄每日引星辰之力、地脉煞气淬炼筋骨皮膜。
初时,只觉如万针攒刺,痛入骨髓。
但他心志坚定,咬牙苦熬。
渐渐地,皮膜泛起玉色光泽,筋骨发出轻微雷鸣之音。
气血奔涌,如长江大河,力量与日俱增。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道玄的日子过得极为规律。
清晨,吐纳昆仑紫气,运转《太清仙诀》,打磨法力,孕养元神。
午时,锤炼肉身,修习《九转玄元功》,打熬筋骨。
傍晚,则参悟太清大道真意,体悟“无为”、“自然”之妙。
偶尔遇到修行关隘,晦涩难明之处。
他便恭敬前往太清宫前,静候片刻。
老子若在宫中,感知其困惑,常会以寥寥数语点破迷津。
字字如金玉,直指核心,令道玄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有时,老子会开炉炼丹。
丹炉乃先天灵宝八卦紫金炉,炉火乃三昧真火本源。
道玄便有幸在旁侍奉。
或看顾炉火,掌握火候大小。
或递送灵材,分毫不差。
老子炼丹,手法返璞归真,看似随意,却暗合天道韵律。
道玄屏息凝神,不敢有丝毫怠慢。
他虽不明其中全部玄妙,但耳濡目染之下,对药性、火候、时机之把握,亦有了长足进步。
更隐隐体悟到一丝“道法自然”的真谛。
如此这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昆仑山巅,云卷云舒。
山间灵兽嬉戏,仙鹤长鸣。
道玄沉浸于大道之中,心无旁骛。
不知不觉,悠悠三千载岁月,如白驹过隙,悄然流逝。
这一日。
太清宫后,道玄闭关的静室之内。
一股清灵之气骤然勃发!
室内无风自动,灵气如潮水般涌入道玄体内。
他头顶之上,虚空微微震荡。
半亩大小、清亮如水的庆云缓缓浮现!
庆云之中,氤氲紫气升腾。
三朵含苞待放的纯白莲花虚影,于庆云中央沉浮不定,散发出纯净无暇的道韵。
莲花周围,五道凝练如实质的白色气流,如同五条奔腾不息的天河,循环往复,冲刷涤荡!
金者不朽,仙者逍遥!
三花聚顶,五气朝元!
此乃金仙道果之显化!
道玄,历经三千年苦修,终证金仙道果!
他缓缓睁开双眼,眸中神光湛然,清澈深邃,仿佛蕴含星河。
周身气息圆融无碍,法力磅礴而精纯,元神稳固如山。
“金仙初期…成了!”道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
这是生命层次的跃迁,是真正踏入长生久视的门槛!
他内视己身。
顶上庆云半亩,三花虽未绽放,却已稳固成形,五气流转不息,生生不绝。
庆云之中,一道金光游弋不定,时而化作戈影,时而凝为金梭,正是那中品先天灵宝——玄金破法戈!
此宝与他心神相连,在庆云中受太清仙力与五气滋养,灵性愈发活泼,威能亦在缓慢增长。
至于那件真正的底牌——混沌珠,则深藏泥丸宫最深处,光华内敛,不显分毫,默默汲取着昆仑灵气与道玄自身道韵,缓慢恢复着。
《九转玄元功》亦未落下,已突破至第二转之境。
肉身强度堪比寻常后天灵宝,举手投足间,有搬山填海之力!
道玄长身而起,只觉神清气爽,天地万物在感知中更加清晰灵动。
他走出静室,立于太清宫后山崖边。
俯瞰昆仑云海,胸中豪气顿生。
“金仙已成,大道可期!”
证得金仙道果后,道玄并未懈怠。
昆仑仙境,乃修行无上宝地。
他依旧每日勤修不辍。
《太清仙诀》运转越发圆融,法力日益精纯深厚。
《九转玄元功》的锤炼亦未放松,第二转的境界逐渐稳固,向着第三转迈进。
这一日。
道玄正于山巅一块青石上盘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