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周山,盘古脊梁所化,洪荒天柱。
其势巍峨,其气苍茫。
山峦叠嶂,直插九霄云外,云雾缭绕间,隐见混沌罡风。
古木参天,虬枝如龙,老藤垂落,皆蕴先天灵机。
飞瀑流泉,自九天垂落,轰鸣如雷,溅起万斛珠玉。
奇花异草,遍地芬芳,吞吐日月精华,霞光瑞霭,氤氲蒸腾。
更有无数珍禽异兽,或翔于云巅,或隐于林莽,气息或祥和,或凶戾,皆非凡种。
道玄师徒行于其间,只觉自身渺小如尘埃。
盘古威压无处不在,厚重、古朴、浩瀚,令人心生无限敬畏。
五灵麒麟步履沉稳,足下祥云托起道玄。
葫芦娃坐在七彩葫芦上,大眼睛左顾右盼,满是新奇。
金鹏化作丈余金翅,神骏非凡,盘旋护卫,锐利的金眸扫视四方。
六耳猕猴紧随道玄身侧,六耳灵动,仔细聆听山中万籁,不敢有丝毫懈怠。
“老师,这不周山好生厉害!我感觉呼吸都沉重了许多。”葫芦娃拍了拍胸口。
“盘古大神余威犹在,自非寻常。”道玄颔首,神念如水银泻地,感受着山中磅礴的先天灵气与道韵。
金鹏亦道:“此地灵气之浓郁,法则之清晰,实乃修行宝地。”
六耳则低声道:“弟子仿佛能听到山的心跳…”
师徒几人,循着山势,缓缓深入。
不知不觉,行至一处清幽山谷。
谷中景致与外间又自不同。
奇花瑶草,馥郁芬芳,仙葩瑞霭,光摇五彩。
一道清澈溪流蜿蜒而过,水声淙淙,如鸣佩环。
溪边青石如玉,光滑温润。
就在那溪畔青石之上,端坐着一位女仙。
但见其:
头挽飞凤髻,金簪斜插,映日生辉。
身穿素云袍,霞光隐现,瑞气千条。
腰束山河带,乾坤结扣,道韵天成。
足踏金莲履,步步生香,不染尘埃。
面如银月,光润无瑕,额前一点朱砂,更添神圣。
眸似秋水,蕴藏造化玄机,深邃难测。
丰姿绝世,仪态万方,正是那:
造化玄机掌中藏,乾坤清气孕真形。
不周山下参妙谛,一缕灵光证混元。
道玄一见,心中微凛,连忙下了麒麟,整了整衣冠,快步上前,躬身行礼:
“弟子道玄,拜见女娲师叔!师叔圣寿无疆!”
声音清朗,恭敬有加。
女娲正自凝神沉思,秀眉微蹙,似有难解之惑萦绕心间。
闻得道玄声音,她缓缓抬眸。
眸中神光流转,仿佛蕴含一方世界生灭。
看清是道玄,那微蹙的秀眉稍展,露出一丝温和笑意。
“原来是道玄师侄,不必多礼。你怎会在此?”
声音温润,如春风拂过心田。
葫芦娃、金鹏、六耳见道玄如此恭敬,又听称呼“师叔”,哪里还敢怠慢?
连忙跟着上前,葫芦娃跳下葫芦,金鹏化为人形少年,与六耳一同拜倒在地:
“拜见女娲娘娘(师叔祖)!”
女娲目光扫过三人,在葫芦娃身上略作停留,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了然。
“都起来吧。”她素手轻抬,一股柔和力量将众人托起。
道玄这才起身,恭敬答道:“弟子游历洪荒,感悟大道,行至不周山,仰慕盘古遗泽,特来瞻仰。不想在此得遇师叔,实乃弟子之幸。”
女娲微微颔首,目光重新投向潺潺溪水,眉宇间那缕愁思又悄然浮现。
道玄察言观色,小心问道:“弟子观师叔似有沉思,可是修行之上,遇到了难解之惑?若弟子能略尽绵薄,还请师叔明示。”
女娲闻言,轻叹一声,那叹息仿佛蕴含着天地间的一丝无奈。
“师侄慧眼。吾近日修行,确感瓶颈。参悟造化之道,已臻至深,然欲更进一步,证得混元道果,却总觉隔着一层迷雾,难以勘破。”
她伸出纤纤玉手,对着溪畔空地轻轻一点。
嗡!
一点清光自指尖绽放,迅速扩散。
刹那间,清光所及之处,泥土翻涌,草木疯长!
无数奇花异草凭空生出,争奇斗艳,散发着蓬勃生机。
更有几只灵巧的小鹿、温顺的白兔、斑斓的蝴蝶在花草间嬉戏奔跑,栩栩如生。
正是造化法则的无上显化!
然而,女娲玉指再一点。
那些刚刚诞生的花草生灵,如同梦幻泡影,瞬间消散,重归虚无。
只留下空荡荡的地面。
“造化万物,赋予生机,于吾而言,并非难事。”女娲收回手指,语气带着一丝困惑与沉重,“然吾观洪荒天地,巫妖二族争斗不休,戾气日盛,杀戮盈野,因果纠缠,业力深重。”
“此等生灵,虽具神通,却失却了造化本真,一味争强斗狠,恐非天地长久之福。吾之大道,乃造化生机,非是助长杀伐。此间矛盾,令吾道心蒙尘,前路难明。”
道玄静静聆听,心中念头飞转。
女娲师叔的困惑,他前世记忆之中,早有答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