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百工大赛,乃是一年一度的盛事。工部牵头,汇聚天下能工巧匠,于皇城东侧的广场上设下百工擂台,切磋技艺,展示绝活,堪称手工业界的科举大比。往年此时,已是人声鼎沸,今年因增添了绣业行会与清辞绣坊这场充满火药味的“双绣斗艺”,更是吸引了无数目光,可谓万众瞩目。
大赛当日,天公作美,阳光灿烂。广场上旌旗招展,各色工棚鳞次栉比,锣鼓喧天,人流如织。陶瓷、木工、金石、织造……各类工匠齐聚一堂,气氛热烈非凡。而位于东南角的绣艺擂台,无疑是今日最热的焦点。
清辞绣坊一行人早早便到了。苏清辞走在最前,身着那身素雅干练的工作服,神色平静,目光沉凝。周娘子、芸娘、春桃紧随其后,各自捧着准备好的工具和材料盒,面色紧绷,如临大敌。招娣和林雪则跟在最后,负责照看杂物。
她们的到来,立刻引来了无数道目光的追逐。好奇、审视、同情、幸灾乐祸……种种视线交织而来。相比之下,早已到场、占据了最好位置的柳家阵营,则显得声势浩大。柳元亲自坐镇,身旁围着七八位一看便是技艺精湛的老师傅,使用的绣架、丝线无不流光溢彩,尽显豪奢。他们看向清辞绣坊这边的眼神,充满了毫不掩饰的轻蔑与挑衅。
“哼,还真敢来。”柳元嗤笑一声,声音不大不小,恰好能让周围人听见,“拿着些破烂料子,也敢登这大雅之堂?”
苏清辞恍若未闻,径直带领众人来到分配给她们的、位置相对偏僻的工位前,默默开始做准备。她们带来的材料确实寒酸,丝线颜色虽经过芸娘精心调配,但质地明显不如柳家那边的莹润饱满;布料也只是中等偏上的棉缎,与柳家那边光泽流转的顶级云锦相比,高下立判。
围观人群中响起一阵窃窃私语,显然并不看好她们。
辰时正刻,锣声响起,百工大赛正式开始。
绣艺擂台的裁判席上,坐着绣业行会的几位理事以及特意邀请来的几位宫中退下来的老绣娘,钱副会长赫然在座。他清了清嗓子,宣布了“双绣斗艺”第一轮的题目——
“限时两个时辰,以‘夏韵’为题,现场绣制一幅团扇扇面。用料、技法不限,最终以成品效果定优劣。”
题目中规中矩,却极考功底。要在有限时间内,于小小的扇面上展现夏日神韵,需得构思精巧,手艺精湛。
柳家那边似乎早有准备,几位师傅立刻分工合作,描样的描样,配线的配线,动作娴熟,有条不紊。他们选用了最鲜亮的翠绿、娇粉、鹅黄丝线,显然是要绣制一幅富丽堂皇的夏日牡丹或荷塘景色。
而清辞绣坊这边,却并未急于动手。
苏清辞、周娘子、芸娘三人围拢在一起,低声迅速商议了几句。只见苏清辞目光扫过带来的那些色彩相对沉静、甚至有些灰调的丝线,又抬眼看了看天空中明亮的日光,脑中灵光一闪。
“不绣繁花,绣光影。”她果断低声道。
“光影?”周娘子和芸娘一怔。
“对,”苏清辞眼神发亮,“绣夏日午后,树影婆娑,光斑点点的那种静谧韵味。用深浅不同的灰绿、米白、淡黄褐色丝线,主打层次和意境。”
思路一定,三人立刻行动。苏清辞亲自执炭笔,在一张素白扇面上极快地勾勒出疏朗的枝叶轮廓和交错的光影线条,构图大胆留白,意蕴十足。周娘子根据图样,迅速选定基底布料和主要绣线。芸娘则负责调配出十几种极其细微差别的灰绿色调和表现光斑的浅色调丝线。
她们没有柳家那样的人手,但配合却默契无比,如同一个人般高效。
比赛进行到一半时,柳家那边的扇面已初见雏形,果然是一幅姹紫嫣红的富贵牡丹图,色彩艳丽,针法繁复,引来不少围观者的赞叹。
而清辞绣坊这边,扇面上却还只是些稀疏的、看似杂乱的色块和线条,看不出所以然。柳元见状,脸上的讥讽之色更浓。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当苏清辞开始运用一种独特的“光影绣法”时,情况悄然发生了变化。她并未像传统绣法那样追求平滑的色块,而是利用不同角度和疏密的针脚,以及丝线本身微弱的光泽差异,来表现阳光穿过树叶缝隙后,在地上投下的那种晃动、斑驳的光影效果!
周娘子则负责绣制枝叶,她采用了改良的“立体叠针”,使叶片并非扁平一片,而是有了微妙的起伏和翻转的质感,增强了立体感和真实感。芸娘调配的微妙色差在此刻发挥了巨大作用,使得光影过渡自然无比,毫无生硬之感。
她们专注于手中的针线,完全无视了外界的喧嚣。一针一线,沉稳而精准,仿佛不是在比赛,而是在进行一场艺术创作。
渐渐地,围观的人群中发现了一丝不寻常。 “咦?她们绣的是什么?好像……不是花?” “看起来像是树影……你看那光,好像真的在动一样!” “这颜色用的好奇特,不像柳家那么扎眼,但越看越舒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