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过纱帘时,苏晚晴已经对着电脑屏幕坐了整整四个小时。桌面上摊着侦探发来的加密邮件打印件,照片里亲生父母温和的笑脸被红笔圈出,与事故报告上“刹车被动过手脚”的字眼形成刺眼的对比。她指尖划过纸张边缘,纸张被捻得发皱,就像她此刻翻涌的心绪。
但当手机屏幕亮起,显示距离傅璟琛的考验截止还有五天时,她深吸一口气,将打印件锁进抽屉最深处。仇恨是淬毒的刀,能伤人也能伤己,现在最该做的,是握紧这把刀的刀柄——而傅璟琛的考验,就是第一个支点。
她点开股票软件,五十万本金安静地躺在账户里。傅璟琛要的不是稳健收益,是“眼光”,是能在旁人忽略的角落揪出金子的敏锐。星源科技的成功靠的是对技术壁垒的预判,这次,她需要更隐蔽、更出其不意的标的。
指尖在键盘上飞速敲击,屏幕上划过一个个项目简介:AI教育的融资计划书、新能源材料的专利转让信息、跨境电商的招商方案……大多是资本市场追逐的热点,溢价早已被炒高,根本不符合“短期高回报”的要求。
直到凌晨五点,一个名字跳进视线——“微光文创”。
这是家藏在老城区巷子里的工作室,创始人林薇是位二十五岁的设计师,主打非遗元素与现代服饰的融合设计。去年曾因一组“青蓝染系列”在设计圈小范围出圈,但后续因资金链断裂,已经三个月没更新作品了。
苏晚晴的心跳突然加速。她想起半年前参加设计展时,在角落见过林薇的作品:用濒临失传的云锦织法做的卫衣内衬,把苗族银饰纹样转化成刺绣图腾,既有文化厚重感,又透着年轻人喜欢的酷劲儿。当时她就觉得可惜,这样的设计缺的不是才华,是推向市场的跳板。
她立刻搜索“微光文创”的最新动态,一条三天前的行业新闻让她瞳孔微缩——国内服饰巨头“风尚集团”正在秘密接触小众设计师工作室,据说意在打造高端副线,而林薇的名字,出现在备选名单的末尾。
就是它了。
苏晚晴立刻查林薇的联系方式,打去的第一通电话无人接听,第二通才被接起,听筒里传来沙哑的声音,带着熬夜后的疲惫:“您好,哪位?”
“林小姐您好,我是苏晚晴,很喜欢您的‘青蓝染系列’。”她语气真诚,没有提投资,只聊设计细节,“那件缀着盘扣的牛仔外套,把苏绣的‘虚实针’用在口袋边缘,真是神来之笔。”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即传来明显精神起来的声音:“您……您真的看过?很多人都只注意到颜色好看。”
“当然,”苏晚晴笑了笑,“而且我觉得,您藏在领口内侧的缠枝纹,才是整套设计的魂。”那是林薇在采访里提过的小心思,却从未有人真正留意。
林薇的防备显然松动了:“苏小姐找我,是想定制设计吗?抱歉,工作室最近……”
“我想谈合作。”苏晚晴打断她,语气恳切,“不是投资,是买版权。我出三十万,买下‘青蓝染系列’五个核心设计的使用权,另外再投二十万,帮您把工作室的秋冬系列做出来。”
这比林薇预期的数字高了整整一倍。电话那头传来倒吸冷气的声音:“您……您不怕打水漂?风尚集团的人上周来看过,说最多给十五万打包所有版权。”
“他们要的是现成的设计,我看重的是林小姐您这个人。”苏晚晴语气笃定,“您的设计里有别人学不来的东西,值得更高的价。”她顿了顿,补充道,“版权我只用于线上销售,不干涉您和其他品牌的合作,这笔钱,算是帮您撑到找到更好的跳板。”
这番话戳中了林薇的软肋。设计师最怕遇到的,是资本方把作品当流水线商品,而苏晚晴不仅给了高价,更给了尊重和自由。
“明天上午十点,老城区咖啡馆见。”林薇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我带合同来。”
见面时,苏晚晴才发现林薇比照片里更瘦小,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袖口磨出了毛边,却掩不住眼里的光。她把合同推过来,条款简单得近乎粗糙:“版权转让范围按您说的,投资款分两期到账就行,不用抵押。”
苏晚晴看着她眼底的坦荡,突然想起自己在苏家的步步为营,心里泛起一阵复杂的情绪。她修改了合同,把“版权转让”改成“版权授权”,期限缩短到一年:“一年后如果你想收回,随时可以,本金我一分不少退给你。”
林薇愣住了,眼眶瞬间红了:“您……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我相信,一年后的微光文创,会比现在值钱十倍。”苏晚晴递过笔,“签吧,我们不是甲方乙方,是战友。”
签约后的第二天下午,风尚集团突然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以八百万收购微光文创,林薇将担任副线设计总监。消息一出,业内一片哗然,原本籍籍无名的工作室一夜之间成了资本宠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