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实在没必要多管。
“好吧。”
见邀月不打算干涉,黄蓉自然也只好沉默。
毕竟邀月若无意见,黄蓉知道自己做不了什么,只能就此作罢。
……
莱阳城外。
苏牧带着萧廷和锦衣卫选了一片开阔地带,并让萧廷仔细检查周围是否有人。
尽管苏牧控制莱阳城后已开展多项工作,城外本不该有闲杂人等,但为谨慎起见,还是让萧廷确认了一遍。
等萧廷回报无人后,苏牧才召唤出于凤舞。
紧接着,柳萱儿及三千金凤卫现身。
最后,才是二十万飞凤军。
虽然所选之地足够开阔,但二十万大军不是小数目,一时之间显得拥挤起来。
不过飞凤军是于凤舞一手打造的精锐军团,又是召唤之兵,很快就整顿好了阵型。
早已现身的于凤舞策马上前,向苏牧躬身行礼。
“主上,于凤舞参见。”
苏牧对她十分客气,含笑说道:“不必多礼。”
于凤舞也不多言,直接切入正题。
“主上,关于……”
苏牧知道她心急,先一步打断她,说道:“凤舞,我知你着急,但先不必急,随我回城再议。”
虽然冀州之战迫在眉睫,苏牧却并不急躁,反而显得十分从容。
回莱阳城的路上,苏牧向于凤舞详细说明了自己的计划。
于凤舞听完,并未急于反驳。
她提出了一个问题。
“主上,这计划虽好,但宣州那边的问题,您考虑过吗?”
“宣州?”
苏牧微怔,随即明了她所指为何。
于是,他这样回答:“你是说幽州方面会派兵进入宣州?”
“是的,您在临门城仅部署一万北府军,这相当危险。”于凤舞点头表示正是此意。
苏牧摇头道:“公孙琦此人,没那个胆量。”
“主上,我认为宣州的问题在于武德司和江湖势力。”于凤舞了解此间情形,无需苏牧多作解释,便直接点出宣州的隐患。
“东厂与西厂俱在,无须担忧。”苏牧略作思忖,语气从容。
他之所以如此镇定,正是因为东厂和西厂的存在。
虽然锦衣卫主力聚集于冀州一带,但宣州仍有他们的人手布防。更何况曹正淳坐镇,武德司想必早已被肃清。
然而于凤舞并未就此罢休,她神色凝重地进言:“主上,东厂、西厂终究是特务机构。若各地爆发小规模叛乱,再与武德司、江湖势力勾结,局势恐将不妙。”
这番话让苏牧再度陷入沉思。
片刻后,他开口道:“宣州并无显赫门派,唯有一个丐帮分舵,现下也已被剿灭。”
他看了于凤舞一眼,继续说道:“此举既是对丐帮的震慑,也是因为他们涉足拐卖勾当。许多乞丐都是被强行掳来,我对此深恶痛绝,必须严惩不贷。”
丐帮不仅拐卖人口,更残忍地致残健全之人迫其行乞。苏牧极为不齿这种行为。
丐帮本可正常招收弟子,却偏要用这等手段网罗乞丐,供养上层。须知丐帮分为净衣派与污衣派,那些净衣派从不在街头行乞。
说到底,都是可怜人在乞讨,收益却被丐帮上层盘剥。
因此,苏牧决心整顿丐帮。如今冀州北部的丐帮弟子正在整改,查明清白者获释,被胁迫入帮者则准许退帮。
由于宣州与冀州北部已落入苏牧掌控,丐帮分舵与总舵联系中断,加上内部纷争,自然无暇顾及此地的势力。
“主上仁厚固然可敬,但宣州余孽未清。若无人坐镇,恐生事端。届时幽州军出击,宣州守备空虚,必为宵小所乘。”
于凤舞并未急于劝阻,而是先对苏牧的决定表示认同,赞扬了他的安排,随后话锋一转,提醒他应当警惕幽州军一旦进犯,可能会有人借机生事。
尽管于凤舞分析得很有道理,苏牧仍认为宣州局势安稳,并未采纳她的意见。
“宣州虽兵力不多,但尚有三万城卫军驻守,北蛮已被剿灭,后方暂无大患。至于叛乱之虑……东厂与西厂那两万人也不是摆设。”
萧廷在一旁静听,心中不解:于凤舞竟一再劝诫,而主上为何不愿听从?这与他平日从善如流的作风似乎不符。
于凤舞从容不迫,进而提出建议:“主上,我理解您的自信,但仍建议调两万北府军回防宣州,其余北府军分守冀北;至于邺城一战,可交由我飞凤军负责。”
苏牧沉默片刻。
于凤舞的分析确实点醒了他。原本以为有城卫军及东、西厂坐镇,宣州应无大碍,但细微之处确实不容疏忽。若幽州军来犯,邺城战事又陷入胶着,难保不会有人蠢蠢欲动。宣州虽已肃清,却仍有隐患潜伏。或许,这正是引蛇出洞、彻底清除异己之机。
思虑既定,苏牧召来一名锦衣卫,下令道:“传我命令,密调两万北府军回宣州,不得声张。”
锦衣卫领命速去。
于凤舞见状,心中了然,轻声问道:“主上是否想借此引出异心之人,一举清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