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新时代的领袖
“凌云足球学院”中国总部的地基刚刚开始浇筑,李峰投资足球科技的消息也在业内不胫而走。就在他忙于穿梭于马德里的赛场、训练场和研发中心之时,一封来自祖国的、措辞正式且规格极高的信函,经由他的团队,郑重地摆在了他的面前。
发件方是——中国足球协会。
信函内容并非简单的问候或祝贺,而是一份正式的邀请。邀请李峰担任中国足球协会的“全球形象大使”,以及更为重要的——“足球改革与发展特别顾问”。
这封邀请信,重量远超任何商业合同或媒体赞誉。它代表着官方层面,对李峰如今影响力和专业能力的最高认可,也意味着,他真正拥有了一个能够直接影响和参与中国足球未来发展的平台。
李峰拿着那封打印在厚重铜版纸上的信函,独自在书房里坐了许久。窗外的马德里华灯初上,他的思绪却飘回了遥远的东方。他想起了自己年少时在尘土飞扬的土操场上踢球的模样,想起了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坚持下去的队友,想起了国内青训体系的种种弊病,也想起了无数球迷在国家队失利后的失望与期盼。
“全球形象大使”只是一个名号,但“特别顾问”却意味着实打实的责任和参与。他知道,中国足球这潭水,深不见底,积弊已久。这里面牵扯到复杂的体制、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根深蒂固的观念以及庞大的人口基数带来的独特挑战。这是一个比在欧冠决赛最后一分钟进球,比完成年度百球壮举,甚至比研发黑科技设备更加复杂和艰巨的挑战。
他的商业顾问安德森得知后,第一反应是谨慎:“李,这涉及到政治和复杂的行政体系。你需要非常小心。形象大使没问题,但顾问角色……可能会让你卷入不必要的纷争,消耗你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可能影响你的商业形象。”
运动科学专家胡安则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是一个巨大的平台,李。如果你的一些先进理念能够通过官方渠道得到推广,其影响力将是你个人投资的学院无法比拟的。但这确实需要智慧和策略。”
李峰聆听着团队的意见,但内心早已有了决断。他无法拒绝。这不仅是因为那份源自血脉的责任感,更因为他坚信,自己在欧洲顶级足球环境下的切身体验,以及通过“模拟器”和后续学习积累的对于足球规律更深层次的理解,或许真的能为中国足球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思路。
他通过团队回复了足协,表示愿意接受邀请,并希望能在赛季间隙,安排一次面对面的深入交流,探讨他作为“顾问”可能的具体工作方向和权限。
几天后,利用一个短暂的联赛间隙期,李峰飞回了北京。没有媒体追逐,没有粉丝接机,行程高度保密。在足协安排的一个小型会议室内,一场关乎未来的对话悄然展开。
与会者除了李峰和他的助理玛尔塔,还有足协的主要领导、青训部门和技术部门的负责人。气氛严肃而正式。
足协主席,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慈祥但眼神锐利的老者,首先发言:“李峰同志,欢迎回家。首先,再次祝贺你在世界足坛取得的辉煌成就,你是我们全体中国足球人的骄傲,也是无数中国青少年的榜样。”
李峰微微欠身:“谢谢主席。这只是我个人努力和运气的结果。”
“不必过谦。”主席摆摆手,语气转为凝重,“你的成功,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了我们与世界顶尖水平的差距,也让我们坚定了深化改革的决心。我们请你来,不是要一个挂在墙上的‘形象大使’,而是希望借助你在世界足坛最前沿的视野、成功的亲身经历以及你对足球训练的深刻理解,为我们把把脉,出出主意。这个‘特别顾问’,我们是真心实意希望你能够发挥作用。”
技术部主任接着说道:“李峰,我们研究过你的比赛,也关注了你最近关于青训和足球科技的言论。我们很感兴趣,你认为现阶段,我们最应该在哪些方面着力?如何才能建立起一个能够持续产出高水平人才的体系?”
问题直指核心,也带着真诚请教的态度。
李峰没有立刻回答,他沉吟片刻,整理了一下思路。他知道,在这里,空谈情怀和指责过去是没有意义的,必须提出具体、可操作的思路。
“主席,各位领导,”李峰的声音平稳而清晰,“我认为,改革必须系统化,抓住关键点,长期坚持。我初步思考,有几个方向或许可以优先探讨。”
他一条条阐述,结合了自己在欧洲的见闻和自身的思考:
“第一,精英青训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 我们不能闭门造车。应该选拔最有潜力的苗子,更早、更成体系地送到欧洲真正的顶级青训营(如皇马、巴萨、拜仁等)进行长期浸染,不是短期集训,而是真正融入他们的体系和竞争环境。同时,在国内,依托‘凌云学院’这样的平台,以及未来的国家青训中心,全面引入并消化吸收欧洲先进的训练理念、方法和评估体系,实现‘本土化’落地。关键是要统一理念,避免各地青训大纲和执行南辕北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