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工作室的会议室里,林辰将“星辰智管”的产品规划图投射在大屏幕上,线条清晰的功能模块的映射在每个人眼中,驱散了拒绝1000万陷阱订单后的最后一丝惋惜。
“放弃林坤设下的死局,我们不是退缩,是换道超车。”林辰的声音铿锵有力,指尖点在屏幕上的“中小企业痛点”一栏,“4000万家中小企业,80%缺数字化工具,他们要的不是动辄百万的定制系统,是‘便宜、好用、上手快’的解决方案——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赵磊早已将技术框架搭建完毕,上前补充:“基于我们现有的智慧安防算法和边缘计算技术,30天内就能搞定基础版。核心模块分四块:生产排程、库存预警、销售统计、财务对账,全是中小企业高频需求。我们用轻量化架构,不用客户额外买服务器,云端部署,按年付费,门槛直接拉到最低。”
苏晴也拿出了市场推广方案:“我已经联系了市中小企业协会,他们下周末要办博览会,给我们留了免费展位;线上我准备开通抖音、视频号,拍‘3分钟上手星辰智管’系列教程;再联合10个行业社群搞‘免费试用15天’,试用期间免费提供1对1指导,转化率保守估计能到30%。”
没有多余的犹豫,团队立刻进入“战时状态”。技术组全员扑在“星辰智管”的研发上,赵磊带领陈默、张强优化核心算法,把智慧安防的实时数据处理技术迁移过来,让库存预警响应速度控制在1秒内;产品组的林小婉牵头优化界面,删繁就简,把专业术语换成“一键排产”“自动对账”这样的直白操作,确保小学文化的老板也能上手;苏晴带着商务组跑遍了魔都及周边的工业园区,提前对接意向客户。
研发过程比预想的更顺利,但也藏着不少细节硬仗。陈默在开发生产排程模块时,发现不同行业的生产逻辑差异极大——服装厂是“裁剪-缝纫-熨烫”的流程化生产,五金厂是“车床-打磨-组装”的离散化生产,一套通用算法根本适配不了。
“如果只做单一行业,市场就窄了;如果做全行业适配,30天肯定完不成。”陈默顶着黑眼圈来找林辰,屏幕上的代码满是红色报错,“要不要延长研发周期?”
林辰盯着屏幕看了十分钟,突然开口:“做‘模块化插件’。基础版只保留通用功能,再针对高频行业(服装、五金、电子、食品)开发四个专项插件,客户按需选择,后续还能叠加。这样既不耽误上线,又能覆盖大部分需求。”
这个思路一下打开了僵局。赵磊立刻调整技术架构,预留插件接口;陈默带领小组专攻插件开发,苏晴同步去行业协会收集各行业的生产流程细节。原本可能卡壳的难题,在团队协作下48小时就解决了。
30天后,“星辰智管”基础版如期上线。没有盛大的发布会,只有一场中小企业博览会的展位,一张折叠桌、两台演示电脑、一块写着“9800元年费,免费试用15天”的海报,就撑起了他们的首次亮相。
一开始,展位前冷冷清清。路过的中小企业主们要么忙着跑大厂商谈合作,要么对这个没听过名字的新系统嗤之以鼻。一位开服装厂的王老板路过,扫了眼海报就摇头:“我们试过好几套系统,要么太贵,要么太复杂,你们这新牌子,能好用?”
苏晴没有急着辩解,直接打开演示电脑:“王总,您工厂是不是总遇到订单排不过来、面料库存和生产进度对不上的问题?您看这里,输入订单数量和交货期,系统能自动排产;面料入库时扫个码,生产用了多少、还剩多少,实时更新,手机上就能看。”
她一边说一边操作,3分钟就演示完了王老板最头疼的两个功能。王老板的眼睛亮了,凑上前亲自上手:“真这么简单?我那财务大姐快六十了,能学会吗?”
“放心,我们有1对1指导,还做了图文教程,比刷抖音还简单。”苏晴递上试用申请单,“今天申请,明天就能部署,15天内不满意,一分钱不收。”
王老板当场签了试用协议。这一单像一颗石子投入湖面,很快引来其他老板的围观。一位五金厂老板看到“设备维护提醒”功能,立刻拍板试用:“我厂里三台车床,总忘了保养出故障,这个功能太刚需了!”
一天下来,他们收了37份试用申请。展会结束后,技术组连夜为这些客户部署系统,客服组全员上阵,手把手指导操作。一周后,首批试用客户的反馈来了——80%的客户表示“操作简单、解决了实际问题”,37份试用申请,最终转化了29份正式订单。
“星辰智管”的口碑像滚雪球一样扩散开来。王老板的服装厂用了系统后,订单交付周期从20天缩短到12天,库存损耗减少了15%,他逢人就夸:“星辰智管,花小钱办大事!”五金厂老板也在行业微信群里分享使用体验,附带系统操作截图,引来一片求链接的留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