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刑者医生的“风骚歪脖子”在第一波“真人秀”直播后,成功出圈,成为了惊悚世界网络上的一个热门表情包和话题标签。
#守护全世界最好的歪脖子医生# 甚至短暂冲上了【惊悚影院】外围网络的热搜尾巴。
沈越敏锐地抓住了这波流量红利,立刻上马了“周边开发计划”。
李思明负责设计,赵猛负责用场景构建模块进行实体化生产(虽然粗糙了点,但灵异世界要的就是这种手工感)。
首批限量版【处刑者医生·神圣歪脖子】荧光手办(带微弱秩序力场模拟,能让你桌上的杂物摆放稍微整齐一丢丢)、【阿亮&白·禁忌之光】可变色光影水晶球(注入能量后会播放一段模糊的追逐光影和隐约的歌声)、以及【起义军文工团】限定款能量贴纸(宣称贴在灵体上能增加一点点存在感),一经推出,几乎被秒空。
虽然定价不高(手办99惊吓值,水晶球199,贴纸9.9),但架不住鬼多力量大。
沈越的账户再次迎来一波小阳春,不仅彻底解决了日常能耗和设备租赁的费用,甚至有了点闲钱可以考虑给团队成员(主要是她自己)改善一下“伙食”——从嚼蜡能量棒升级到了有点水果味(但依旧难吃)的中级能量棒。
“看到了吗?这就是品牌溢价!IP衍生品的魅力!”沈越啃着芒果味(自称)的能量棒,在临时搭建的“制片厂战略指挥部”(其实就是几张用废弃数据流凝固成的桌子)前踱步,意气风发,“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拍片,我们要打造一个完整的惊悚世界文娱生态闭环!”
赵猛看着手里那个歪脖子角度明显比原型更夸张、甚至带着一丝妖娆感的医生手办,小声嘀咕:“医生本人看到这个,会不会把咱们的脖子也掰成同款……”
处刑者医生此刻正安静地待在护壁边缘,似乎在吸收观众打赏中附带的那些微弱的、混乱的“信仰”能量来补充自身。
对于自己的形象被商品化,他并没有表示反对(毕竟收了钱),只是偶尔看向那批手办时,周身的秩序力场会产生一丝微不可查的紊乱波动,仿佛在无声地抗议这过于艺术化的加工。
李思明则相对务实,他提醒沈越:“导演,周边销售只是短线。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内容。《光与声的救赎》正式版必须尽快提上日程,否则观众的热情会消退。而且,系统那边的水军虽然暂时被压制,但肯定还有后手。”
“没错!”沈越一拍桌子,“内容为王!所以,我们接下来要拍的,不能只是简单的爱情故事了!我们要深度!要内涵!要能引发哲学思考!”
她大手一挥,光屏上出现了新的“策划案”:
《急诊阴间》特别篇之《数据囚笼与意识之歌:论自由意志在系统性抹杀下的生存策略及情感能量对其稳定性的正向干预研究》(副标题:还是原来那个味儿!)
李思明:“……导演,这标题观众能看懂吗?”
赵猛:“我光听标题就快睡着了……”
处刑者医生:(脖子似乎又歪了回去)
“肤浅!”沈越瞪眼,“咱们得拔高立意!让那些有点层次的鬼怪观众觉得咱们有思想!这样才能从单纯的‘好看’升级到‘有品位’,才能吸引更高端的投资……咳咳,是支持!”
她所谓的“拔高立意”,具体操作起来就是——在拍摄阿亮和白的情感互动时,让李思明在旁边用低沉磁性的嗓音配上各种听起来高大上的解说词:
“看!这无序的光影跃动,正是混沌意识对有序规则的本能反抗!”
“听!这穿透数据壁垒的歌声,是生命情感对存在本质的终极叩问!”
“处刑者医生这守护的姿态,隐喻着个体在宏大叙事下的挣扎与坚守!”
阿亮的光影被要求做出更多“思考者”的姿态,白的歌声被要求加入更多“空灵且带有质疑性”的转音。
处刑者医生甚至被沈越请求,在维持护壁时,能不能让秩序力场的波纹荡漾得“更有哲学韵律感一点”。
整个片场弥漫着一股强行深刻的尴尬气息。
连门后的白都忍不住传来疑惑的波动:“这样……唱……真的好吗?我感觉……像是在念经……”
阿亮的光影也闪烁得有些紊乱,仿佛CPU过载。
就在沈越沉迷于她的“艺术升华”不可自拔时,系统的第二轮打击,以一种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方式到来了。
它不是更猛烈的抹杀,也不是更密集的水军。
这一天,李思明突然发现,【惊悚影院】的外围网络上,悄然出现了一个新的“制片团队”,名叫“秩序映像”。
他们发布了一段预告片,风格……竟然与沈越他们早期的“悲剧美学”风格有七八分相似,同样是讲述两个受困灵体在系统压迫下的爱情故事,但制作更精良,画面更唯美,演员(灵体)的颜值(能量形态)更高,甚至连故事的悲情浓度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堪称标准工业流水线上的优秀催泪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