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似乎看穿了他的想法,淡淡道:“莫要小瞧这记名弟子。蜀山乃天下剑修圣地,即便只是记名弟子,亦可居住于外山灵气相对浓郁之处,有机会聆听外门长老讲道,凭宗门贡献换取丹药、功法秘籍,更有无数同门可以切磋砥砺。那里,才有你需要的‘地’与‘侣’。”
“至于‘财’……宗门任务,洞天秘境,皆有机会获取资源。更重要的是,”老者意味深长地看着他,“蜀山剑派,传承久远,藏书阁内或许便有你所需的上古秘辛,能助你更好地理解并开发你的‘混沌道胎’。大隐隐于市,最危险的地方,有时反而最安全。谁能想到,一个被他们亲自否定的‘废根’,会带着秘密重回山门,并在他们眼皮底下成长呢?”
杨华浑身一震,彻底明白了老者的深意。蜀山,既是他获取资源的跳板,也是他最好的掩护。在无数天才的光环下,谁会去关注一个靠关系进来的、最低等的记名弟子?
“前辈为何要帮我?”杨华握紧令牌,问出心中最后的疑惑。
老者仰头望天,悠悠道:“顺手为之,结个善缘罢了。或许将来,老夫还需你这份善缘呢。去吧,持此令,去蜀山杂役院找一位姓孙的执事,他自会为你安排。”
话音未落,老者的身影竟开始缓缓变淡,如同融入风中,最终消失不见,仿佛从未出现过一般。
杨华手握温热的客卿长老令,心中波澜起伏。这神秘老者修为通天,言语间对蜀山颇为熟悉,其身份定然不凡。他不再犹豫,向着老者消失的方向,深深一拜。
“华儿,你真的决定要回去?”家中,杨老汉和杨母听闻儿子的决定,既担忧又不舍。
“爹,娘。”杨华眼神坚定,“那位老神仙说得对,留在村里,我终究难有寸进。去蜀山,哪怕是做最低等的记名弟子,也是一条路。孩儿向你们保证,一定会出人头地,光明正大地光宗耀祖!”
他展示了一下那枚客卿长老令,并未详说老者之事,只道是遇到贵人,获得了一个机会。
父母见他心意已决,且似乎确有仙缘,最终只能含泪答应。
三日后,杨华告别父母乡亲,再次踏上了前往蜀山的路。这一次,他的心情与上一次截然不同。少了几分忐忑与憧憬,多了几分沉稳与目标。他的怀中,除了那枚客卿长老令,便是以破布重重包裹的轩辕剑。
……
蜀山,依旧云雾缥缈,仙气盎然。
杨华没有再去那宏伟的升仙台,而是根据路引,绕到主峰侧面一处相对偏僻的山坳。这里楼阁明显简陋许多,往来之人也多穿着朴素的灰色或青色服饰,行色匆匆,这便是蜀山外门及记名弟子所在的区域——杂役院及各外事堂口所在地。
他找到杂役院管事房,通报之后,见到了那位孙执事。孙执事是个面色焦黄、看起来有些刻薄的中年人,修为约在筑基中期,正懒洋洋地翻看着一本账簿。
“何事?”孙执事头也不抬。
杨华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将那枚客卿长老令放在桌上。
孙执事随意瞥了一眼,下一刻,猛地坐直了身体,一把抓起令牌,仔细翻看,脸上懒散之色瞬间被震惊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取代。
“客卿长老令!你……你是哪位长老推荐来的?”他上下打量着杨华,眼中满是疑惑。这少年衣着寒酸,气息微弱(杨华刻意收敛了皇极真气),怎么看也不像是有背景的人。
“晚辈杨华,蒙一位云游前辈看重,赐下令牌,特来拜入蜀山,听从安排。”杨华不卑不亢地回答,并未透露老者形貌。
孙执事眼神闪烁了几下。客卿长老在蜀山地位超然,个个都是修为高深之辈,脾气也大多古怪,他一个小小的外门执事可得罪不起。虽然推荐个“废根”来实在蹊跷,但令牌做不得假。
他脸色缓和了许多,甚至挤出一丝笑容:“原来是长老推荐的人才。好说,好说。按规矩,持客卿长老令者,可破格录入为‘记名弟子’。”
他取出一本名册,记下杨华的名字,又拿出一套灰色的、质地粗糙的弟子服饰,一块标示着“记名”二字的木质腰牌,以及一本薄薄的《蜀山杂役戒律》和《基础引气诀》。
“这是你的衣物和身份凭证。戒律需熟记,不可违犯。《基础引气诀》乃我蜀山奠基之法,你好生修炼,虽……嗯,但勤能补拙。”孙执事说到后面,语气有些敷衍,显然并不看好杨华能有什么成就。
“记名弟子,平日需完成一定份额的杂役,方可换取修炼资源和听课机会。你的住处是丙字区第七号院落,这是钥匙。每月需完成十个贡献点的杂役任务,任务可在隔壁任务堂领取。听道堂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有外门长老讲解《基础引气诀》及一些修行常识,你可自行前往。”
孙执事快速交代完,便挥挥手,示意杨华可以离开了。对他而言,这只是一个例行公事的安排,多一个记名弟子,并无任何特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