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的雪线尽头,正是冰风谷外围的标志——终年不散的极寒冻雾与其中隐藏的天然迷阵。
林凡站在一座冰丘之上,遥望着那片死亡帷幕,身上那件兽皮袄子早已在之前的跋涉与战斗中变得更加破旧,但他蜡黄脸上的那双眼睛,却锐利如鹰。历时三月余,跨越万里雪原,他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
他外显的修为,依旧稳稳地维持在炼气三层,但若是有金丹修士以神识仔细探查,或许能察觉到他体内那如同深潭般内敛的、远超普通炼气后期的灵力底蕴。是的,在半个月前一次与一群变异冰蝎的遭遇战中,他于生死压力下,终于水到渠成,将七道灵力压缩凝聚,一举突破至炼气八层。此刻,他体内八道灵力奔腾流转,浑厚凝实,只是被《尘息术》与《五行杂元篇》中的秘法完美掩盖。
“终于到了。”林凡低声自语,声音很快被呼啸的寒风吹散。他没有立刻前行,而是如同之前每一次面对未知险境一样,先找了个背风的凹陷处盘膝坐下,调息凝神,将自身状态调整至最佳。
半个时辰后,他睁开眼,目光再次投向那片冻雾。他没有选择那些可能被前人探索过的、相对“安全”的入口——那些地方往往意味着更多的修士和潜在的麻烦。他选择了一处看起来更加荒僻、冻雾更加浓稠的区域。
甫一靠近冻雾边缘,一股深入骨髓的寒意便席卷而来,远比外界的风雪酷寒更甚。这寒意不仅作用于肉身,更仿佛能冻结灵力与神魂。同时,那雾气中的嘶啸声变得清晰起来,那是无数细碎如刀片的冰晶在罡风带动下高速运动、切割空气的声音。
林凡深吸一口气,并未立刻运转大量灵力抵抗,而是将神识如同最精细的探针般,小心翼翼地延伸进冻雾之中。
一瞬间,他感觉自己的神识仿佛陷入了一片粘稠、冰冷且混乱的泥沼。上下左右的方向感变得模糊,灵力流动的轨迹杂乱无章,更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不断干扰、扭曲着他的感知。这便是天然迷阵的威力,并非人为布置,却因地势、灵脉、极寒与罡风常年相互作用而形成,更加诡异难测。
若是寻常修士,哪怕筑基初期,贸然闯入此地,恐怕不消片刻便会迷失方向,最终要么被冻雾耗尽灵力化为冰雕,要么被无形的空间裂缝或突然爆发的罡风撕碎。
但林凡不同。他拥有远超同阶的强大神识,这是伴生玉髓带来的先天优势,又在黑风渊和万里雪原的磨砺中变得更加坚韧。更重要的,是他对《五行杂元篇》的领悟。此功法包罗万象,尤其注重对天地灵气本质的感知与运用。
他摒弃了用神识强行“看穿”迷阵的念头,转而细细感知着冻雾中那极其微弱、且不断变化的五行灵气流动。金性的锋锐、水性的至寒、木性的生机、火性的暗藏、土性的厚重……各种属性的灵气在这片迷阵中以一种极其复杂的方式交织、碰撞、流转。
他如同一个最高明的棋手,面对一盘混乱的棋局,不再执着于一子一地的得失,而是通过观察所有棋子之间那无形的“势”,来推演整个局面的走向。
时间一点点过去。林凡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如同冰雕。他的额头渐渐渗出细密的汗珠,但瞬间就被冻结成冰屑。神识的高速推演对心神的消耗极大。
一个时辰,两个时辰……
突然,他眼中精光一闪!
“找到了!”
在他强大的神识感知与《五行杂元篇》的辅助推演下,那看似毫无规律的灵气流动中,隐隐显现出一条极其隐晦、断断续续的“路径”。这条路径上的灵气相对“平和”,五行流转呈现出一种微妙的、短暂的平衡态,仿佛狂暴河流中偶尔出现的舒缓支流。
这条路径,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冻雾的翻涌和罡风的强弱在不断偏移、扭曲,甚至时而中断。但它的存在,为林凡指明了一个方向。
他没有犹豫,抬脚踏入了那片能吞噬生命的浓雾之中。
一入迷阵,周围的景象瞬间大变。不再是单纯的雪原和雾气,而是光怪陆离的景象扭曲,时而仿佛置身于冰川峡谷,时而又像是陷入无边雪海,耳边充斥着各种诡异的呼啸与低语,扰人心神。
林凡紧守灵台清明,对周围的幻象置若罔闻。他的全部心神都集中在感知那条不断变化的“安全路径”上。他的步伐时快时慢,时而前行,时而后退,时而侧移,有时甚至需要在原地等待十数息,直到路径再次连接。
每一步都如同走在刀尖上,需要极致的耐心和精准的判断。
而更大的考验,来自于迷阵中无处不在的凛冽罡风。
这些罡风并非持续不断,而是毫无征兆地突然爆发,如同无形的巨锤,裹挟着锋利的冰晶,从各个角度席卷而来。其威力,远比黑风渊外围的黑煞罡风更加集中、更加锋锐,足以轻易撕碎炼气后期修士的护体灵光。
林凡不敢有丝毫大意。他始终维持着一个最低限度的灵力护罩,颜色黯淡,混在冻雾中毫不起眼。但每当罡风袭来,他总能提前零点一瞬感知到灵气的剧烈波动,随即体内灵力如同条件反射般精准输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