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洞里的炭火正旺,映得八张女子的脸庞格外明亮。易枫将最后一块鹿肉架在火上,转头看向围坐的众人,语气带着笃定:“等张奈何的大部队跟我们汇合,咱们就先去端了金人的浣衣院,把里面的女子都救出来,再去五国城接那些被俘的宗室和百姓——凑齐了人,咱们就能打回中原了。”
“回中原”三个字像一粒火种,瞬间点亮了众人的眼睛。王贵妃握着锦帕的手猛地收紧,眼里泛起水光:“真……真能回中原?哀家还以为,这辈子都要困在这北国雪地了。”刘淑仪也跟着点头,声音发颤:“要是能回去,就算只是守着一间小院子,也比在这儿担惊受怕强。”
朱琏看着洞外的雪花,嘴角勾起浅淡的笑:“我还想回去看看汴京城的朱雀大街,看看春天的时候,满城的海棠花是不是还像以前一样好看。”邢秉懿靠在易枫身边,眼里满是期待:“我想去找父亲,告诉他我还活着,还想跟他说,我遇到了能护着我的人。”赵福金、赵富金和赵多富三个姑娘更是叽叽喳喳地说着,要去看中原的集市,要去吃以前常吃的糖糕,满洞的期待像暖烟似的,裹着炭火的温度往上飘。
这时,王贵妃忽然想起什么,看向易枫:“易公子说的张奈何,可是易军里那位将军?我之前在金国,听金兵提起过,说他带兵打仗厉害得很,好几次把金兵打得落花流水,金人都怕他。”易枫点头:“就是他,他带着主力在北边牵制金兵,等时机到了,就会过来跟我们汇合。”
“那他们现在到哪儿了?什么时候能跟我们汇合啊?”赵金奴急切地追问,眼里的光更亮了——她太想快点离开这苦寒之地,快点回到中原去。
众人的目光都聚在易枫身上,连呼吸都放轻了些,等着他说出一个近在眼前的日子。可易枫却顿了顿,声音轻了些:“具体到哪儿了,我还没收到消息,不过按路程和战局算,大概……还有半年的时间吧。”
“半年?”这话像一盆冷水,瞬间浇在了众人头上。刚刚还亮得像星星似的眼睛,一下子暗了下去。王贵妃脸上的笑意僵住,手指无意识地绞着锦帕;刘淑仪低下头,小声叹了口气,眼里的期待淡了大半;朱琏望着炭火,刚刚勾起的嘴角也慢慢垂了下去——半年,在这冰天雪地里,还要再熬半年,谁知道这半年里,又会遇到什么危险?
赵多富拉着赵福金的衣角,小声问:“姐姐,还要等半年啊?我好想快点回去吃糖糕。”赵福金摸了摸妹妹的头,勉强笑了笑,却没说话——她也怕,怕这半年里,金兵会找到他们,怕好不容易燃起的希望,又会被现实浇灭。
邢秉懿察觉到易枫的手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抬头看向他,只见易枫眼神坚定:“半年是久了点,但大家放心,这半年里,我会护着你们,会多存些粮食,等张奈何来了,咱们就能顺顺利利地打回中原去。而且这半年里,我们也能多探探金兵的虚实,为以后的仗做准备,不算白等。”
朱琏也回过神,对着众人笑了笑:“易枫说得对,半年虽然长,但只要我们好好活着,互相照应着,总能熬过去的。以前那么难的日子都过来了,还差这半年吗?”
众人听着,心里的失落慢慢散了些。王贵妃点了点头:“是啊,哀家都熬了这么久了,也不在乎再多等半年。只要能回中原,多等些日子也值。”刘淑仪也跟着说:“咱们一起攒粮食,一起守着这个山洞,总能等到汇合的那天。”炭火依旧噼啪作响,虽然眼里的光不如刚才亮,但众人心里的期待没灭——只是多等半年而已,只要能回中原,只要能和亲人团聚,这点苦,他们还能熬。易枫看着众人重新坚定起来的眼神,悄悄松了口气,拿起架在火上的鹿肉翻了翻:“鹿肉快好了,大家多吃点,攒足力气,咱们一起等张奈何来。”
易枫看着众人黯淡的神色,将烤得油亮的鹿肉分到陶碗里,才缓缓开口:“你们觉得半年太久,是觉得易军行军慢,其实不是这样。”
他放下匕首,指尖在石面上轻轻划着,像是在勾勒战局:“我原本以为张奈何带的是五千人,直到上次他派人传信才知道,队伍早就扩到了六千——规模越大,行军越要谨慎。他们不光要往咱们这边赶,还要一边打、一边抢金人的粮草,走到沿途的汉人村落,还得招募愿意抗金的壮丁,随时补充兵力、保持战力,速度自然快不起来。”
这话让八个女子都抬起了头,眼里多了几分了然。王贵妃若有所思地说:“原来是这样,带这么多人,还要一边打仗一边招人,确实不容易。”
“不止这些。”易枫继续说道,语气多了几分凝重,“等我们汇合后,还有两场硬仗要打。第一场就是打金国的上京,你们在金国待过,该知道上京对金人意味着什么——就像汴京城对咱们大宋一样,是他们的根基所在,金人肯定会拼了命守城,那仗不好打。”朱琏的指尖微微一顿,她想起上京巍峨的城墙和严密的守卫,轻声道:“上京的城防比汴京还坚固,而且金人把最精锐的部队都留在了那边,确实是块硬骨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