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皇家猎场旌旗招展,号角连营。一年一度的秋狝大典,不仅是皇室检验武力、联络与蒙古诸部感情的盛会,更是前朝后宫势力的一次集中展示与博弈。
龙曦年作为新晋得宠的才人,虽品级不高,却因皇帝偶尔的提及和皇后若有若无的照拂,得以随行。她深知此行的重要性,精心准备却又不显山露水。她没有选择过于艳丽的骑射装束,而是一身藕荷色劲装,勾勒出纤细却不失力量感的身姿,长发利落束起,仅以一根素银簪固定,英气中透着别样的清丽。
围场之上,晟明宗一身戎装,弯弓搭箭,率先射出一箭,命中一只麋鹿,引来群臣山呼“万岁”。随后,皇子、宗室、勋贵子弟们纷纷策马扬鞭,展示勇武。李贵妃所出的皇长子年方十二,也在其舅父(李贵妃兄长,禁军将领)的护卫下射中了一只兔子,引得李贵妃满面春风,看向皇帝的眼神充满了得意与期盼。
龙曦年安静地待在皇后身侧偏后的位置,目光却锐利地扫视着全场。她注意到,皇帝对皇长子的表现只是淡淡颔首,并未过多嘉许。她也注意到,几位年长些的宗室亲王对李贵妃兄长那过于张扬的做派,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满。更让她留心的是,随行的文官队列中,有几位面容清癯、气质沉郁的中年官员,始终沉默寡言,与周围热闹的气氛格格不入。系统提示,其中一位是御史台中名声不显,却以刚直着称的侍御史,张澜。
机会,往往藏在细节之中。
狩猎进行到午后,众人稍作休整,于大帐前饮宴。酒过三巡,气氛愈加热烈。李贵妃兄长,禁军副统领李振,许是酒意上涌,又或许是想进一步巩固外甥的地位,起身向皇帝敬酒,朗声道:“陛下,皇长子殿下虽年幼,然今日初试弓马,便有所获,可见天资聪颖,勇武过人,实乃我大晟之福!臣提议,不如让殿下再试射移动靶标,以彰其能!”
此言一出,不少依附李家的官员纷纷附和。皇后面上不动声色,握着酒杯的手指却微微收紧。皇长子若再出风头,其地位将更加稳固,对她这个无子的皇后而言,绝非好事。
晟明宗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脸上带着兴奋与期待的皇长子身上,沉吟片刻,正要开口。
“陛下,”一个清越柔和的声音响起,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众人循声望去,竟是坐在皇后下首的龙才人。
龙曦年起身,向皇帝和皇后盈盈一礼,姿态恭谨,声音不卑不亢:“妾身以为,皇长子殿下年纪尚幼,今日已显勇武,足慰圣心。移动靶标难度甚大,且场中人员繁杂,万一惊了马匹或是流矢偏斜,恐生不测。殿下乃国之储贰(虽未正式册封,但众人心知肚明),安危为重。不若待殿下年长几岁,筋骨更强,技艺更精时,再行展示,必能更加惊艳四方。”
她这番话,看似在关心皇长子安危,实则点出了“储贰”这个敏感话题,更隐含了对李振提议鲁莽、不顾皇子安全的指责。既全了关心子侄的“慈心”,又暗戳戳地打了李家的脸,还将决定权巧妙地交还给了皇帝。
帐内瞬间安静下来。李振脸色一僵,怒视龙曦年,却碍于场合无法发作。皇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几位老成持重的宗室和文官则微微颔首,觉得这龙才人虽位份低,却识大体,懂进退。
晟明宗深深看了龙曦年一眼。他何尝不知李振的用意,只是碍于情面不好直接驳斥。龙曦年这番话,正好给了他一个顺理成章的台阶。
“龙才人所言,不无道理。”皇帝缓缓开口,“皇儿还小,不必急于一时。李爱卿,你的心意朕知道了。”他轻描淡写地将此事揭过,既未答应李振,也未让皇长子难堪,还显得自己纳谏如流,关爱皇子。
李振只得悻悻坐下,狠狠瞪了龙曦年一眼。李贵妃脸上的笑容也淡了下去,看向龙曦年的目光带上了冰冷的审视与敌意。
龙曦年泰然自若地坐下,仿佛刚才只是说了一句再平常不过的话。她知道,此举彻底得罪了李贵妃一党,但也向皇帝、皇后以及那些对李家势力膨胀感到不安的人,展示了自己的立场和价值。
风波并未就此平息。
次日,大规模的围猎开始。皇帝亲自率领王公大臣入围场深处。龙曦年与其他妃嫔留在外围较为安全的区域观看。然而,意外总是突如其来。
不知是有人故意设计,还是真的只是意外,一群被驱赶的野鹿受惊,突然冲破了外围的警戒线,朝着妃嫔们休息的看台方向狂奔而来!鹿群之后,竟还跟着几只被惊动的野猪,獠牙森白,横冲直撞!
现场顿时一片大乱!宫女太监惊叫四散,护卫们仓促迎上,却因事发突然,阵型被冲散。李贵妃吓得花容失色,被宫女簇拥着向后躲闪。柳美人等更是尖叫连连,乱作一团。
混乱中,龙曦年却异常冷静。她目光锐利地扫视现场,发现看台一侧地势较高,且有一排结实的栅栏。她立刻拉起身边吓得腿软的桃红,同时对周围几个惊慌失措的低位妃嫔喊道:“别乱跑!去那边栅栏后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