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脉搏在黄昏时分跳动得最为剧烈。夕阳的余晖穿过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被切割成无数块金色的碎片,洒在川流不息的街道上。空气中弥漫着下班高峰期的焦躁与喧嚣——引擎的轰鸣、喇叭的嘶鸣、行色匆匆的路人杂乱的脚步声,共同谱写成一首属于现代都市的、永不停歇的背景噪音。
林薇挤在地铁汹涌的人潮中,像一棵随波逐流的水草。车厢里闷热而拥挤,各种气味混杂在一起,令人窒息。她费力地抓住头顶的扶手,身体随着列车的行进轻轻摇晃。视线所及,是一张张写满疲惫、麻木或盯着手机屏幕出神的脸庞。
她自己的倒影模糊地映在黑暗的车窗上,同样带着无法掩饰的倦容。二十多岁的年纪,本该是充满活力的,但连续数周的加班和项目压力,已经在她眼底留下了淡淡的青黑。她穿着一身得体的职业装,剪裁合体,却掩不住那份被生活磋磨后的僵硬。
林薇,一家中型互联网公司的项目主管。在这个光鲜的头衔背后,是无数个熬夜修改的方案、应对不完的客户需求以及团队内部需要不断协调的摩擦。她凭借着自己的聪明、坚韧和一份始终不曾泯灭的善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城市里一步步站稳脚跟。但有时候,尤其是在像现在这样被裹挟在人群里,感受着个体渺小的时刻,她也会问自己:这一切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为了银行卡上缓慢增长的数字,还是为了那遥不可及、被称为“未来”的虚影?
手机在掌中震动了一下,屏幕亮起,是同事发来的消息,关于明天早会材料的最后确认。林薇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翻涌的无力感,指尖飞快地在屏幕上敲击回复。她的表情冷静而专注,将所有情绪再次完美地收敛起来。生存,首先意味着适应和坚韧,这是她很早就学会的道理。
列车到站,她随着人流被“吐”出车厢,踏上站台。凉爽的晚风终于吹散了部分浑浊的空气,让她精神稍振。她住的地方离公司不远,是一栋有些年头的公寓楼,胜在交通便利,租金相对“友好”。
穿过熟悉的街道,拐进一条相对安静的小巷,再走几步就是公寓楼下那家她常光顾的便利店。透明的玻璃门后,灯火通明,散发着温暖的气息。对她而言,这里不仅是补充物资的地方,更像是一个一天奔波后,通往“家”这个安全港湾之前的缓冲带。
“叮咚——”清脆的门铃响起。
正在整理货架的店员小哥抬起头,看到是林薇,露出一个熟稔的笑容:“林小姐,下班啦?今天有新到的饭团,口味还不错。”
“谢谢,我看看。”林薇回以微笑,走向冷藏柜。她的声音温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是长时间说话和缺乏休息的结果。
便利店的灯光总是显得格外明亮,照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上,给人一种富足且安定的错觉。她选了一个金枪鱼饭团,又拿了一瓶鲜牛奶,走到收银台。等待结账的间隙,她的目光无意间扫过柜台旁摆放的慈善捐款箱,箱子上面贴着一张宣传海报,是一个帮助贫困地区儿童读书的公益项目。海报上,孩子们纯真而渴望的眼睛直直地望过来。
林薇的心微微一动。她自己的生活也算不上宽裕,大城市的生活成本高昂,每一分钱都需要精打细算。但看着那双眼睛,她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从刚刚找零的钱包里抽出一张纸币,折好,默默地塞进了捐款箱狭小的投递口。
店员小哥看到了她的动作,笑容更真诚了些:“林小姐心肠真好。”
“一点心意,没什么。”林薇摇摇头,拎起装着简单食物的塑料袋,“走了,明天见。”
“明天见。”
走出便利店,晚风更凉了些。那微不足道的善意举动,似乎也驱散了一些她心头的阴霾。这是一种近乎本能的反应,是她内心善良的底色在现实压力下的自然流露。即使自己也在泥泞中前行,仍见不得人间疾苦。这种特质,在冷漠的都市森林里显得格外珍贵,也……格外脆弱。
她掏出钥匙,打开公寓楼那扇有些沉重的单元门。楼道里的声控灯应声而亮,光线昏黄。她的房间在五楼,没有电梯。高跟鞋踩在水泥楼梯上,发出清晰而孤独的回响。每一天,她都在重复着类似的轨迹,从公司的格子间,到拥挤的地铁,再到这间不大却属于她自己的小窝。平凡,疲惫,但也算安稳。她从未想过,这样的日常,会以一种怎样突兀且残酷的方式被彻底打破。
回到家中,放下东西,换上舒适的家居服。林薇没有立刻去加热食物,而是先走到窗边,拉开了窗帘。窗外是城市的万家灯火,璀璨如星河,每一盏灯光背后,或许都藏着一个与她相似或不同的故事。她静静看了一会儿,才转身走向厨房。
然而,就在她将牛奶倒入杯子,准备放入微波炉的那一刻——
“砰!!”
一声沉闷而巨大的撞击声猛地从楼下传来,紧接着是刺耳的金属刮擦声、玻璃碎裂的爆鸣,以及几声短促而惊恐的尖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