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星澜与“慢生活”平台的签约进行得很顺利。成为“乡村振兴”频道的重点主播后,流量扶持立竿见影,粉丝数和互动量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平台策划的线下助农活动也进入了初步沟通阶段,对方希望“星火农园”能作为东道主之一,展示其合作模式。
机遇像潮水般涌来,但沈星澜却不敢有丝毫松懈。她知道,水面之下,暗礁遍布。
第一幕:信任的试炼
李叔家的试验田,成了村里最受关注的一块地。那批经过灵泉优化的秧苗,长势明显优于普通作物,虽然不像沈星澜后院那般夸张,但叶片更肥厚,茎秆更粗壮,开花坐果也更早。这种肉眼可见的差异,让之前那些说风凉话的村民闭了嘴,但也让更多复杂的心思活络起来。
有人直接找到沈星澜,表示愿意按同样甚至更苛刻的条件合作;也有人拐弯抹角,想通过李叔打听,能不能“匀”几棵秧苗自己种种看,都被李叔闷声闷气地挡了回去。
“星澜丫头信得过我,我不能瞎搞。”李叔对试图说情的邻居只有这一句话。
这份沉甸甸的信任,成了沈星澜在村里推进合作最坚实的基石。她趁热打铁,又谨慎地筛选了两户人家,签订了合作协议。规模依然控制得很小,但她开始有意识地将不同品类分散到不同农户,一方面降低风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测试不同作物在优化后的适应性。
与此同时,顾青舟联系的检测机构也有了回音。对方要求邮寄一批多样本、多批次的农产品进行全方位检测。沈星澜精心挑选了自家后院和李叔田里产出的黄瓜、番茄、萝卜和生菜,密封好,由顾青舟安排寄出。
“报告出来需要一到两周。”顾青舟告知她,“结果应该不会有问题。”
他的语气太过肯定,让沈星澜忍不住看了他一眼。他似乎总能预见结果。
第二幕:物流暗战
就在沈星澜等待检测报告,并开始为望云酒店的首次正式供货做准备时,物流环节出了问题。
原本谈好的那家冷链物流公司,突然以“线路调整、运力不足”为由,表示无法承接通往邻市望云酒店的固定配送业务。沈星澜打电话反复沟通,对方态度敷衍,最后甚至直接拒接她的电话。
这绝不是巧合。沈星澜立刻意识到,这是暗处的对手出手了。他们无法直接破坏种植,就开始掐她的运输线。
“是那家叫‘丰泰’的农产品公司搞的鬼吗?”沈星澜找到顾青舟,语气急促。望云酒店的首批供货日期迫在眉睫,如果不能按时送达,刚刚建立的信任将瞬间崩塌。
“可能性很大。”顾青舟神色不变,似乎早有预料,“他们在本地经营多年,物流渠道上有些影响力,给那家小物流公司施压并不难。”
“那现在怎么办?临时再找其他公司,时间来不及,而且难保不会再被使绊子。”
顾青舟沉吟片刻,拿出手机:“别急,我还有备用方案。有一家做高端生鲜配送的区域性公司,服务范围覆盖邻市,背景比较硬,‘丰泰’的手伸不了那么长。缺点是价格更高。”
“价格不是问题,可靠最重要!”沈星澜毫不犹豫。与望云酒店合作带来的品牌溢价和利润空间,足以覆盖这部分增加的成本。
顾青舟当即联系了那家公司,对方显然与他相熟,沟通十分顺畅,很快就敲定了合作细节和首次配送时间。危机再次被化解于无形。
沈星澜看着顾青舟从容安排的身影,心中的疑团越来越大。他仿佛一个无所不能的管家,总能在她最需要的时候,拿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他到底是谁?一个普通技术员,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人脉和资源?
第三幕:首次供货与潜在危机
望云酒店首次供货的日子到了。天还没亮,沈星澜就和王大嫂、小娟一起,在李叔的帮助下,按照酒店要求的规格,小心翼翼地进行采摘、分拣和包装。每一根黄瓜的弯曲度,每一颗番茄的色泽和大小,都有近乎严苛的标准。损耗率比平时高出一大截。
看着那些因为一点点瑕疵而被淘汰下来的、其实品质依然远超市面水平的蔬菜,小娟心疼得直咂嘴:“太浪费了……”
“这是进入高端市场的门票,必须付出代价。”沈星澜语气平静,但心里也在滴血。她知道,必须尽快建立更科学的分级标准,将不同品质的产品导向不同的销售渠道,减少浪费。
新的冷链物流车准时到来,工作人员专业地将包装好的货箱搬上车,记录温度,确认单据。看着车辆平稳驶离,沈星澜才长长舒了一口气。第一关,总算过了。
下午,她就收到了林总监发来的消息:“货已收到,品相完美,周师傅很满意。期待下次合作。”
简单的几句话,让沈星澜悬着的心彻底落下,一股巨大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她成功了!“星火农园”的产品,正式进入了高端餐饮市场。
然而,喜悦并未持续太久。傍晚时分,李叔急匆匆地找来,脸色很不好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