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时的演武坪已聚满了人,外门弟子站在西侧的青石阶上,内门弟子则在东侧的灵髓台边驻足。石凡握着铁剑穿过人群时,天窍中的紫金气旋转为沉凝,五窍气血在经脉中平稳流转 —— 这是孙默长老教的 “守心诀”,能在喧闹中保持心神清明。
“石师弟,这边。” 沈墨的声音从灵髓台传来,他已换上监考服饰,月白长袍外罩着件绣着青云纹的马甲,腰间的飞剑正微微悬浮,离地三寸 —— 通脉境修士的御剑术已能做到 “剑不离身”,即便站立时也能让飞剑保持灵气共鸣。
石凡走到台前,看到考核名单上自己的名字排在第三,前面是两个面生的外门弟子,气血都已开到五窍巅峰。沈墨递给他块刻着 “剑” 字的木牌:“第一关在东侧的试剑坪,柳沧澜长老亲自阅卷,记住他最不喜花架子。”
试剑坪的中央立着块丈高的玄铁碑,碑上刻着 “青云十三式” 的剑痕,最深处竟有三寸 —— 那是通脉境修士的剑意所留。柳沧澜长老坐在碑后的紫檀椅上,须发皆白,手里的玉如意与石凡的青纹石剑坠产生淡淡的共鸣,显然也是件蕴含剑韵的灵具。
“下一位,石凡。” 执法堂的李执事高声唱名,他的声音洪亮如钟,腰间的铁牌与张彪的制式相同,却比后者多了道金色纹路 —— 那是执法堂正职与副职的区别。
石凡踏上试剑坪,铁剑在晨光中泛着青光。柳沧澜的目光落在他掌心的气纹上,浑浊的眼睛微微一抬:“就练‘云深不知处’吧,用上你五窍的全力。”
天窍中的气旋转为细密,石凡想起郑岳执事的叮嘱,将太冲穴与曲池穴的气血同时调动。铁剑缓缓抬起,流风剑法的起势带着三分矿崩拳的沉劲,剑身在玄铁碑前划出淡青色的弧线 —— 这式 “云深不知处” 讲究剑意藏而不露,剑招要如薄雾绕山,看似散漫却暗藏锋芒。
第一剑落在碑上,只留下道浅痕。柳沧澜的玉如意轻轻敲击椅臂:“气血太刚,失了流云之姿。”
石凡调整呼吸,让紫金气血在剑穗上凝成细流。灵蚕丝穗子在空中划出的轨迹突然变得柔和,带动剑身的灵气形成漩涡 —— 这是孙默长老说的 “剑穗引气” 之法,流风剑法与御剑术的精妙在此刻交融。第二剑落下时,玄铁碑上的剑痕虽浅,却在碑面蔓延出蛛网般的灵气纹路,正是 “云深不知处” 要的 “意透石背” 之效。
“尚可。” 柳沧澜的嘴角泛起浅淡的笑意,“第三剑,试试加三分御剑术的起势。”
石凡的天窍骤然清明,将通脉境灵气运转的法门融入剑招。铁剑在身前悬浮半寸,剑尖的灵气光点如星子闪烁 —— 这虽是淬体境五重无法真正掌握的御剑术,却能借其势让剑意更灵动。第三剑落在碑上时,竟引得周围的灵气汇聚成云状,与碑上的剑痕产生共鸣,发出细微的嗡鸣。
“过关。” 柳沧澜的玉如意指向西侧的寒潭,“去闭气关吧,李执事会盯着时辰。”
穿过人群时,石凡听到外门弟子的低低惊叹。林修举着《内门考典》朝他挥手,赵虎的阔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显然刚挡开想挤上前的竹坞堂弟子。苏婉站在寒潭边的柳树下,手里的瓷瓶正对着他的方向,瓶口的清灵丹灵气若隐若现。
寒潭的水呈墨绿色,潭边的石壁上嵌着十二块计时玉牌,李执事正将第一块翻转至 “始” 字面。“沉到潭底的窍穴台,握住中央的灵柱,三个时辰后玉牌全翻至‘终’字就算过。” 他的声音透过潭水传来,带着压制气血的寒意,“记住,别动潭底的黑色淤泥,那是‘锁灵泥’,沾了会让灵气运转迟滞。”
石凡吞下最后枚清灵丹,将吴听给的灵气频率图记在心里。他深吸口气跃入潭中,冰冷的潭水瞬间包裹全身,五窍气血骤然收缩 —— 这水比想象中更寒,竟能冻结浅层经脉的灵气流动。他按孙默长老教的法门,让紫金气血沉入丹田,只留细流维持基本运转,缓缓向潭底的窍穴台沉去。
窍穴台由白玉砌成,刻着与寒潭图谱相同的肾经窍穴。石凡握住中央的灵柱,一股温和的灵气顺着手臂涌入涌泉穴,与潜龙叶汤的药效产生共鸣。他闭上眼,天窍中的气旋转为细密,开始 “听” 潭水的灵气频率 —— 吴听给的图谱上,正常频率应如微风拂过湖面,若有异动则会出现尖锐的波纹。
半个时辰后,潭水的频率突然出现细微的波动。石凡的天窍微微一震,“看” 到团黑雾正从东侧的淤泥中升起,所过之处的灵气都变得滞涩 —— 是锁灵泥!但这团黑雾的移动轨迹太过刻意,显然是人为操控的。
他想起赵虎的话,将灵蚕丝穗子浸入水中。剑坠的青纹石突然发热,在水中形成淡紫色的护罩,将黑雾挡在三尺之外 —— 这是青纹石剑韵的妙用,能净化不纯的灵气。石凡没有声张,只是默默调整气血,让护罩始终保持完整,同时留意着潭面的动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