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安置营,中心广场。
这片曾经代表混乱跟绝望的空地,此刻,就是一台精密高效,甚至带了几分冷酷的巨大机器。
上百个启明计划户籍登记处一字排开,长长的队伍,却再没半点骚动。
每一个等着登记的流民,脸上都带着一种混杂了悲愤期待跟决绝的神情。他们手里紧紧攥着自己的孩子,眼神死死的盯着北方,好像那里是他们活下去的唯一方向。
皇帝的“锁龙令”,成了一剂最猛的催化剂,把他们心里对旧王朝最后那点幻想,碾的粉碎。
卫康自己就坐镇在一张登记台前,他的面前,跪着个中年汉子。
“姓名?”
“回将军!小人张铁山!”汉子的声音洪亮又急切。
“年龄?籍贯?”
“三十有六,青州府人士!”
“职业技能?”
“铁匠!小人祖上三代都是铁匠!闭着眼睛都能听出铁水里差了几分碳!小人的浑家,是绣娘!十里八乡最好的绣娘!”张铁山挺直了胸膛,用近乎炫耀的语气,报出自己的“价值”。
他不再藏着掖着,因为他知道,在这,技能不是被剥削的工具,是换取生存和尊严的资本!
“家里几口人?健康状况?”
“回将军!家中五口!除了浑家,还有两个小子,一个十三一个十岁,都识字!还有一个老娘,腿脚不好,但还能编草席!”
- 识字?这可是宝贝!
卫康的眼睛都亮了。他重重的在登记册的“识字水平”一栏,画了个大大的圆圈。
“个人意愿?想去工厂,还是想去种地?”
“去工厂!去兵工厂!”张铁山几乎是吼出来的,“小人要打出天下最锋利的刀,跟着将军们,杀回青州,把那些不让我们活的狗官,一个个都剁了!”
“好!”卫康一掌拍在桌上,“张铁山!我批准了!等登记完,你就带着家人,去落凤河工业区报道!”
他将一本崭新的,用硬纸板做封面的小册子,盖上一个鲜红的,刻着“北境开拓军户籍专用”的印章,递给了张铁山。
“这是你们家新的户口本!从今天起,你们就是我北境的正式子民!”
张铁山颤抖的双手,接过那本制作精良的户口本,就跟接过了通往新世界的船票一样。
他打开一看,只见上面用清晰的炭笔字,详细的记录着他刚才口述的一切。
姓名:张铁山。
家庭成员:五口。
职业技能:高级铁匠(父)中级绣娘(母)。
识字水平:两人。
健康状况评估:三名全劳动力,一名半劳动力,一名待赡养。
初分配意向:落凤河兵工厂。
张铁山看不懂所有的字,但他看懂了最后那几个字。
他一个堂堂七尺的汉子,捧着那本小小的册子,眼泪再也绷不住,决堤而下。
高台之上,潘律看着眼前这井然有序,甚至可以说是“争先恐后”的登记场面,心里的震撼,已经没法用言语形容。
- 太可怕了。
- 这不是在登记户籍,这是在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人力资源盘点!
- 每一个家庭,都被拆解成最基础的生产单元。每一个人的价值,都被量化被评估被精准的分类。
- 在主公的眼中,天下万民,不再是模糊的“子民”概念,而是一个个可以被优化配置的,鲜活的“数据”!
他忽然感到一阵发自骨子里的寒意。
在这种极致理性,高效到冷酷的统治体系面前,他过去所学的一切帝王之术权谋心计,都显得那么的幼稚可笑。
……
鹰愁关,指挥部。
一份份来自一号安置营的统计报告,跟雪片似的汇集到夏青禾的桌案上。
她没有看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也没关心那些民众的情绪。
她的目光,只盯着报告末尾那些冰冷的,被汇总起来的数字。
“已完成登记人口:48,215人。”
“壮年劳动力(18-45岁):19,540人。”
“技术工种统计:铁匠532人,木匠871人,石匠1104人,郎中78人,兽医19人,织工2345人……”
“识字人口:3122人。”
夏青禾的指尖,在桌面上敲着,发出有节奏的“嗒嗒”声。
她的眼中,没有君主的威严,只有CEO看到季度财报时的专注跟冷静。
- 好家伙,一个中等规模的人才市场自己送上门了。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架不住量大管饱啊。
- 78个郎中,勉强能撑起一个基础的公共卫生体系了。
- 超过3000的识字人口!这可是未来基层官吏和技术员的种子!
“传我命令!”
她抬起头,声音不大,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命令一:即刻起,成立‘北境劳动资源调配总局’,由潘律兼任总局局长。所有登记完毕的人口,由他统一进行调配!”
“命令二:铁匠木匠石匠等所有一级技术工种,立刻与家人分离建档,组成‘第一技术兵团’,直接送往落凤河工业区,薪资待遇提高三级!家属就近安排进入新建的后勤工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