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厅里的吊扇慢悠悠地转着,吹散了午后的几分燥热。肖小雅端着茶杯刚抿了一口,手机就响了,屏幕上跳动着“李梅”两个字——是她多年的闺蜜。
“喂,梅子,啥事儿啊?”肖小雅笑着接起电话。
“小雅,跟你说个事儿。”电话那头的李梅声音透着股神秘,“你家那个小柱子,找到家人了没?”
肖小雅叹了口气,看向坐在不远处小板凳上看书的何雨柱。两个多月了,李富贵托了不少关系,把南锣鼓巷95号大院这个地址翻了个底朝天,甚至调了老档案,都没找到任何关于何雨柱父母或这个名字的记录,就像这孩子是凭空冒出来的一样。
“还没呢,”肖小雅的声音低了些,“这事儿也怪,查不到任何线索,真是急人。不过柱子在这儿挺好的,懂事得很,我们都喜欢他。”
“喜欢是喜欢,可总不能一直这么不明不白的呀。”李梅顿了顿,语气更神秘了,“我这阵子也帮你打听了不少人,跟你说的一样,没任何头绪。但……我发现个事儿,不知道该不该说。”
“你跟我还客气啥,说呗。”肖小雅有些好奇。
“你这段时间看没看那个电视剧,叫《傻柱》的?”李梅的声音压得更低了,“里面的人物名字,跟你说的小柱子家人类似,连住址都是南锣鼓巷95号大院!我瞅着邪乎得很,有些事儿……真解释不清,你要不也去看看?”
“啥?”肖小雅愣了,“电视剧?梅子你没发烧吧?柱子这是真人真事儿,跟电视剧凑啥热闹?”
“我知道是真人真事儿,可你不觉得巧得离谱吗?”李梅急了,“你就去看两眼,看看里面那个叫何雨柱的,是不是跟你家小柱子有啥像的地方!”
肖小雅被她说得心里有点发毛,挂了电话,目光不自觉地又落在何雨柱身上。这孩子确实叫何雨柱,也确实说家在南锣鼓巷95号大院,可电视剧……那不是编出来的吗?
“柱子,”肖小雅定了定神,走过去问,“热不热?要不把风扇开大点?”
何雨柱抬起头,摇摇头:“不热,阿姨,看书呢。”他手里捧着的是《中国通史》,看得正入神,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却浑然不觉。
肖小雅帮他擦了擦汗,心里那点疑惑像草一样疯长。李梅不是个信口开河的人,她这么说,肯定有她的道理。“你先看,阿姨去弄点水果。”她摸了摸何雨柱的头,转身走到客厅另一边,打开了电视。
遥控器在手心里攥得有点出汗,肖小雅深吸一口气,在点播界面里搜索“情满四合院”。还真有这部剧,封面是几个穿着老式棉袄的人站在四合院门口,看着就有年代感。
她点了播放,心里默念着“别瞎想,就是个巧合”。
片头曲响起来,画面里出现了一个老式四合院,门口的牌子赫然写着“南锣鼓巷95号”。
肖小雅的心“咯噔”一下,手里的遥控器差点掉地上。
剧情一点点推进,一个叫“何雨柱”的年轻人出现在屏幕上,热心肠,厨艺好,就住在这个四合院里。随着剧情展开,院里的大爷、邻居,一个个名字报出来——易中海、刘海中、阎埠贵、许大茂……
肖小雅的眼睛越睁越大,呼吸都有些急促了。这些名字,何雨柱偶尔提过!他说院里有三个人,说有个邻居叫许大茂,跟他不对付!
她猛地转头看向何雨柱,这孩子还在低头看书,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脸上,安静又专注。可屏幕里那个年轻的何雨柱,眉眼间竟与眼前这孩子有几分隐约的相似!
“怎么会……怎么会这样……”肖小雅喃喃自语,后背泛起一层冷汗。
难道……李梅说的是真的?这孩子,真的和电视剧里的人物有关系?可那是几十年前的电视剧背景,这孩子明明就活生生地坐在这儿啊!
她又想起何雨柱说过的那些事——战火、银元、地窖……这些似乎都和电视剧里的年代能对上。还有他那超乎寻常的能力,对古董的敏锐感知,甚至是凭空出现的方式……
一个个疑点串联起来,让肖小雅的脑子嗡嗡作响。她关掉电视,客厅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吊扇转动的声音。
何雨柱察觉到她的不对劲,放下书走过来:“阿姨,你怎么了?脸色这么白?”
肖小雅看着他清澈的眼睛,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告诉他,你可能是电视剧里的人?这话说出来,谁信啊?
“没……没事,”肖小雅勉强笑了笑,拉着他的手坐下,“就是看了个剧,有点入迷了。来,吃点西瓜。”
她切了块西瓜递给何雨柱,目光却始终带着一丝探究。这孩子身上的秘密,恐怕比他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何雨柱咬了口西瓜,甜甜的汁水顺着嘴角流下。他能感觉到肖小雅的情绪有点波动,却不知道为什么。他只是隐约觉得,刚才电视里闪过的画面和名字,有点熟悉,
傍晚的霞光透过窗户,给客厅镀上了一层暖橙。李富贵推门进来时,手里还拎着个纸包,是给何雨柱和李小丫买的点心。刚换好鞋,就被肖小雅一把拉到了卧室,门“砰”地关上,吓了他一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