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九幽的抉择,如同在冰冷彻骨、吞噬一切的绝望黑暗中,点燃了一簇微弱的、却真实不虚的、带着灼热温度的火焰。她的牺牲与回归,她那句“我与你同在”的誓言,不仅极大地鼓舞了主战派的士气,更如同一记重锤,敲醒了许多在恐惧中迷失的灵魂。看着那个曾经高悬于九天之上、执掌法则的天道化身,为了这个世界不惜自斩神格,变得如此虚弱却无比坚定地站在他们中间,一种难以言喻的悲壮与凝聚力在议事厅内油然而生。
投降派的喧嚣被彻底压了下去,他们中的许多人羞愧地低下了头,不敢直视云九幽那清澈而决然的目光。逃亡派虽然依旧心存疑虑,对那渺茫的希望不抱太大信心,但在云九幽的榜样和洛尘冰冷的数据面前,他们也暂时收声,明白此刻任何分裂行为都可能加速毁灭,只能选择沉默地观望,或是被动地配合。
在短暂的、充满复杂情绪的死寂之后,洛尘的投影再次亮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凝实,眼中奔腾的数据流如同决堤的江河,显示出他正在以超负荷的算力推演着某种可能性。他的声音依旧冷静,却带着一种破釜沉舟、斩断所有退路的决绝。
“投降是死路,逃亡是绝路。”他的话语如同冰冷的判词,回荡在寂静的议事厅,“那么,我们只剩下一条路——在这席卷一切的黄昏洪流中,建造一座足以庇护文明火种的‘方舟’!不是逃离,而是坚守!不是躲避洪流,而是逆流而上!”
他挥手间,调出了一幅宏伟到令人窒息的蓝图。那并非实体星舰的设计图,实体造物在规则崩塌面前毫无意义。那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覆盖了整个初星城及周边九域界碑区域的、立体的能量-法则结构模型。无数细密的符文线条、能量回路、法则锚点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庞大而精密的网络,其核心是初星城,而九个最为明亮的光点,正是那九座界碑。
“计划名称:‘净土方舟’。”洛尘指向模型的核心——初星城,那里光芒最盛,如同跳动的心脏,“以初星城为基座,以其积累的庞大能量储备和灵网基础设施为血脉,以九域界碑为九个核心能量锚点与法则稳定器,构筑一个超巨型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规则崩塌侵蚀的‘相对稳定领域’!”
他详细阐述着这个听起来如同天方夜谭的计划原理:“‘诸天黄昏’的本质,是规则层面的攻击,是旧天道残留意志对我们这个新生宇宙底层逻辑的覆盖、抹除和否定。它并非以力压人,而是以‘理’杀人。九域界碑,其根基源于新生天道的部分秩序本源,更在建立过程中,融入了我们众生对抗灾难、重建家园的信念与意志力量。它们是目前唯一能在局部区域,与黄昏之力进行法则层面抗衡的存在,是旧秩序中生长出来的新秩序的‘钉子户’。”
“我们将以九座界碑为九个战略支点,以初星城积累的庞大能量和灵网为连接网络,构筑一个覆盖性的‘法则防御矩阵’。这个矩阵无法逆转黄昏的进程,也无法修复已经彻底崩塌的规则区域,但它或许能……在这毁灭的洪流中,强行撑起一片相对稳定的‘孤岛’,一片让文明的火种得以暂时喘息、不至于瞬间熄灭的‘净土’!这就像在一场席卷天地的暴风雪中,建立一个勉强能遮风挡雪的避难所,虽然不知道能支撑多久,但至少,能争取到时间,能保留希望!”
这个计划无疑是疯狂的。要在整个宇宙的规则崩溃大势中,硬生生开辟出一片安全区?这需要的能量将是天文数字,几乎要榨干联盟所有种族的储备;对技术的要求更是超越了当前文明的极限,涉及到了法则层面的干涉与稳定;更需要所有幸存者毫无保留的、同心协力的奉献,任何一环的缺失或动摇,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
“能源从哪里来?”一位来自资源管理部门的人族代表提出了最现实、也最尖锐的问题,他的声音干涩,“为了建设界碑和战后重建,我们的能量储备已经消耗了大半!支撑如此庞大的矩阵,所需的能量是过去所有工程总和都无法比拟的!”
“技术难题如何攻克?”一位灵能技术专家紧锁眉头,“法则层面的稳定……这超出了我们现有的所有技术框架!如何让界碑的力量协调共鸣?如何抵御不同规则崩塌现象带来的冲击?这需要全新的理论和技术突破!”
“界碑的力量能支撑多久?”一位妖族长老忧心忡忡地问,“界碑本身也在承受黄昏的压力,它们能作为方舟的基石吗?会不会在关键时刻……”
质疑声此起彼伏,每一个问题都切中要害,指向了这个计划近乎不可能实现的本质。
洛尘没有回避这些问题,他的回答清晰而冷峻,如同在陈述既定事实:
“能源,需要集中我们所有文明储备的高纯度能量结晶,需要能量生命近乎牺牲式的奉献,需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包括一些非常规的、可能损伤世界本源的应急能源!这是竭泽而渔,但我们已经没有未来可以顾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