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于沉寂中积蓄,于关键时刻绽放的光彩,令人心折。
离开谢道韫的清雅小院,周明衍并未直接回府继续修炼,而是站在夜色中,通过元枢向王安石发出了一道简短的讯息。
不过一炷香的功夫,王安石便步履匆匆地赶至村主府邸正堂。
进入大堂后,对着端坐于主位之上的周明衍便是躬身一礼:“介甫拜见主公。”
此刻端坐于上的周明衍,与村寨初立时那位尚带几分青涩的村长,已然有了显着的不同。
随着那夜与父亲周佑霖深谈,更随着村寨规模扩张,人口渐繁,权责日重,他周身自然凝聚起一股沉凝如山、不怒自威的气势。
即便他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面无表情,也未开口,那无形的压力便已弥漫开来,令人不敢怠慢。
“介甫,不必多礼。”
周明衍抬手虚扶,直接切入正题,
“方才元枢通知与我,说谢道韫女士上传了一批古籍与蒙学书籍至琅嬛秘府。
她提及,村中现今虽人人修炼,但许多百姓,尤其是成年者,识字认字之能仍颇为欠缺。
此事,你可知晓?”
王安石闻言,脸色骤然一变,额头瞬间沁出细密汗珠。
他猛地将头埋得更低,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惶然与自责:
“主公…… 此事,此事是介甫疏忽!犯了大错!”
他语速加快,带着痛心疾首的意味:
“是介甫陷入了惯性思维!只想着安排适龄稚童与年轻子弟进入学堂,系统学习文理,却…… 却全然忽略了村中数量庞大的成年百姓!
他们或因乱世求生,无暇读书,或出身寒微,从未有机会识字。
如今虽成修士,若不通文墨,于个人修行感悟,于村寨长远发展,确是大为不利!
此乃介甫失察,请主公责罚!”
周明衍看着这位兢兢业业的得力助手,并未出言斥责,只是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地道:
“责罚暂且记下。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你即刻下去安排,通告全村,凡我玄周村百姓,无论长幼,皆可至琅嬛秘府,领取相应的启蒙识字书籍,自行修习。
若有疑难,可集中由政和殿安排人员定时讲解。”
他顿了顿,眼中光芒微闪,谢道韫的举动显然给了他更大的启发。
“不止于此。”
周明衍的声音抬高了几分,
“令姜此举,倒是点醒了我。
你即刻再发一道通知,动员所有识文断字、读过书的村民,无论古今中外,但凡记忆所及,皆可将所读之书内容,上传至主脑处。
由主脑进行初步汇总、去重。”
“随后,所有书籍信息会下发至你们政和殿。
你需亲自督导,集中部门所有文职人员,合力甄别这些书籍之优劣高下,辨析其内容之真伪、价值之大小。
有用的经史子集、农工医书、甚至现代的科学常识书,都要保留;
无用的谶纬迷信、低俗小说,一律剔除。
凡有益于开拓民智、提升素养、传承技艺、明理修德者,不论古今,无论中外,皆取其精华,整理上传,统一由元枢录入书枢的核心数据库,供村中百姓借阅研习。”
他的手指在椅扶手上轻轻敲击,发出规律的轻响,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
“此外,你牵头,集合众人智慧,综合所有收集到的蒙学典籍,无论是古代的《三字经》、《百家姓》,还是后世那些行之有效的启蒙读物,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编撰一本适合我玄周村现状的、全年龄段的通用启蒙读本!”
“这本书的名字,你自己定,要能体现玄周村的传承与新生。”
周明衍看着王安石,补充道,
“还有,靖玄司每日出谷搜救的百姓,植入芯片后,第一件事就是学习这本启蒙书。
识字不是小事,是让他们真正成为玄周村一份子的根基。”
“介甫明白!”
王安石躬身应道,之前的自责已变成了振奋,他攥着账本的手松了些,眼底泛起光,
“我这就去拟通知,争取三日内完成书籍收集,十日之内编出启蒙书!
书名我先暂定《玄周启慧录》,若是主公觉得不妥,我再修改。”
“《玄周启慧录》,好名字。”
周明衍点头,
“去吧,有问题随时传讯。”
这一连串的命令,条理清晰,目标明确,直接将玄周村的文治建设推上了一个全新的、系统化的高度。
王安石听得心潮澎湃,先前那点惶恐早已被巨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取代。
他深深一揖,声音铿锵有力:
“介甫,领命!必不负主公所托!”
看着王安石匆匆离去、充满干劲的背影,周明衍缓缓靠回椅背,目光深邃。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村寨的筋骨已日益强健,如今,是该为其注入灵魂的时候了。
……
翌日,清晨。
当第一缕太阳星的天光刺破永恒真界的黑夜时,玄戈营中央的巨大校场中,肃杀凛冽之气已如同实质般弥漫开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