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X-123仓储星,B-7区。
高洋主导的、披着“月度安全设备巡检”外衣的“非正式技术研讨会”,正在一种近乎地下工作的隐秘氛围中悄然推进。偌大的仓库内部,只有自动搬运机器人在固定磁轨上滑行的微弱嗡鸣,以及几个角落里刻意压低的交谈声和器械检查的细碎声响。
老陈精心挑选的五六名嘴巴严、手艺熟的老兵,加上核心技术人员赵晓,组成了这次行动的骨干。他们分散在仓库几个相对偏僻、视线受阻的区域,假装进行着常规巡检。高洋则坐镇中央控制台,他那台经过“深度权限优化”和“界面友好化改造”的仓库管理终端,此刻正分屏显示着赵晓那套“自主研”预警系统的实时数据流,以及各个“巡检小组”通过加密短程通讯反馈回来的“工作进度”。
“A组报告,K-7型能量步枪抽样检测完毕,能源匣普遍存在老化,输出电压不稳定,但机械击发结构和瞄准模块保养尚可,基础操作流程已复习。” 通讯器里传来一名老兵刻意压低的、带着一丝沙哑的汇报声。
“B组报告,三台‘金牛座-III’型悬浮运输车初步动力测试完成,两台可正常悬浮及基础机动,最大负载与极限续航需进一步实地测定。一台主能源耦合器反馈异常,波动值超标,建议标记为‘高优先级待维修资产’。”
“C组(赵晓)报告,‘哨兵’预警系统运行稳定,核心算法迭代0.3版本误报率有所下降。未发现新的、明确的异常信号特征。正在尝试拓展被动接收阵列的物理覆盖范围,以提升信号采集灵敏度……”
高洋手指飞快地在终端上记录着关键数据,同时通过内部加密频道下达指令,语气平稳:“收到。A组,重点记录老化能源匣的生产批次号和序列号,后续我们看看能否从其他‘待报废鉴定’或‘低周转率’物资清单里,找到可兼容替换的‘备件’。B组,详细记录那台故障运输车的能源耦合器异常数据包和具体故障表现,我看看能不能通过‘软件层面参数微调’和‘供能线路逻辑优化’尝试软修复。C组,保持监控强度,重点过滤任何非联邦标准通讯协议或已知民用/商业信号的未知来源。”
他放下通讯器,转向旁边正在核对一沓纸质物资清单(他坚持保留的“线下备份”)的老陈,低声笑道,语气带着点苦中作乐的调侃:“陈哥,看来咱们这‘家族企业’的‘祖传家底’,比账面数据看起来要稍微‘抗造’一点。这些‘老伙计’(指封存武器和车辆)虽然型号古董,但核心功能骨架还在,关键时刻稍微‘压榨’一下,应该还能顶得上用场。”
老陈从嘴里拿下快燃尽的电子烟,吐出一口带着薄荷味的烟雾,含糊地应道:“都是以前闲得身上快长蘑菇的时候,顺手捯饬保养的。没想到还真有指望它们‘重出江湖’的一天。”他抬起眼皮,目光带着探询看向高洋,“小高,你这么煞费苦心地搞这些‘小动作’,是铁了心认定,这安稳日子快到头了?”
高洋轻轻叹了口气,脸上那点调侃之色收敛,表情变得务实而凝重:“陈哥,不是我希望出事,是客观的‘市场大环境’和‘政策风向’变了。‘主要竞争对手’(南方叛军)在咱们周边星域的活动迹象越来越频繁,‘总公司’(联邦)自身‘现金流’(资源)和‘管理精力’都捉襟见肘,我们这种地处偏远、贡献不了多少‘KPI’的‘边缘业务部门’,很容易在资源再分配时被‘优化’掉,甚至成为危机转嫁的‘代价’。提前做点‘压力测试’和‘业务连续性预案’,总比事到临头毫无准备,只能眼睁睁看着‘公司破产清算’强。这叫……现代企业最基本的‘风险管理’和‘危机应对’意识。”
老陈沉默地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将手中的烟蒂狠狠摁灭在便携式烟灰缸里,发出“嗤”的一声轻响。他这种在军队底层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油子,对于危险的直觉和形势的判断,并不比高洋逊色多少。
就在此时,赵晓那边的通讯突然以一个更高优先级的提示音插入,语气带着明显的紧张和一丝兴奋:“洋哥!有情况!‘哨兵’系统刚刚捕捉到一组新的信号波动!非常微弱,信噪比极低,但……特征很诡异!不像是常规的通讯或导航信号,更像是……某种低功率的、高度定向的、间歇性射的主动扫描波束!来源方位……无法精确定位,信号似乎经过多次反射或散射处理,但大致指向近地轨道外侧区域!”
高洋眼神骤然锐利起来,立刻将终端屏幕主视图切换到预警系统界面。只见在原本相对平稳的背景噪声中,一条极其细微、仿佛随时会断裂的淡蓝色波形线,正在以一种非自然的、固定的时间间隔,微弱但顽强地跳动着。
“低功率定向扫描……脉冲间隔固定,信号特征隐匿……”高洋大脑如同高运行的处理器,飞快地分析着各种可能性,“这是在用更专业的‘监听设备’进行‘隐蔽式踩点’?还是有‘不之客’已经抵近,正在用更谨慎的方式‘评估’我们这座‘仓库’的防御强度和反应机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