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X-123仓储星,B-7区。
随着高洋一声令下,所谓的“应急预案甲三号方案”被正式激活。整个仓库区如同一台沉睡多年、部件老化的庞大机器,被强制注入了启动能源,虽然运行起来带着刺耳的摩擦声和令人担忧的迟滞感,但终究还是顽强地、磕磕绊绊地开始运转起来。
没有刺耳的、会暴露自身紧张状态的通用警报,只有通过内部加密通讯频道快、低声下达的简短语指令,以及人员奔跑时靴底与金属地板接触出的、被刻意压低的沉闷脚步声。老陈、赵晓以及另外几名被筛选出的核心成员,如同被上紧了条的齿轮,按照事先反复推演、优化过的流程,迅分散到预定位置。
“A组就位!B-7区东侧三号及四号大型货运通道已物理锁闭,应急合金隔断屏障确认激活,能量读数稳定!”
“B组报告,两台状态最佳的‘金牛座-III’型悬浮运输车及一台备用动力单元已转移至‘安全屋’(预设隐蔽点),启动密钥及满充能备用能源匣已按规程存放!”
“C组(赵晓)持续监控中!不明信号源依旧稳定锚定在近地轨道L3泊位区,多频段扫描模式未生变化!光学及红外传感器阵列未捕捉到任何可见光信号或疑似舰船的热源踪迹!目标保持高度隐匿状态!”
高洋矗立在仓库中央那经过他“深度优化”的控制台前,屏幕上分屏显示着“哨兵”预警系统传回的实时数据流、仓库三维结构图上闪烁的各小组状态标识、以及能量干扰场的运行参数。他的大脑如同一个满载运行的大型服务器集群,高处理着涌入的信息,评估风险,调整策略——活脱脱一个资深项目经理在深夜紧急处理突的、可能导致全线崩溃的线上重大事故。
“信号源稳定锚定,扫描模式持续且未升级……”高洋眉头紧锁,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控制台冰冷的边缘,“对方这是在构建目标的‘高精度三维数据模型’?还是在评估我们这套老旧‘防御系统’的‘响应阈值’和‘漏洞分布’?” 对方表现出的这种极致的专业、耐心和非攻击性的接触方式,反而像冰冷的蛇一样缠绕上高洋的心头,带来比直面武装海盗更甚的不安。莽撞的敌人可以通过预设陷阱和针对性防御来应对,但这种如同精密手术刀般、步步为营的“专业竞争对手”,往往意味着更难揣测的意图和更致命的后续手段。
“洋哥,我们……我们真的不再向李兵少校那边做最后一次紧急汇报吗?情况看起来比之前预估的还要……还要诡异。”赵晓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带着难以掩饰的颤抖和一丝最后的期盼。
高洋缓缓摇头,尽管对方看不到他这个动作,语气带着一种认清了现实的平静:“没有意义了,晓子。我们之前的报告,已经使用了权限内最高级别的紧急事态代码。李少校那边,要么是同样身处‘资源寒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么……他接到的顶层指令本身就是‘原地固守,等待不知何时会来的支援’。无论是哪种情况,继续呼叫都只会浪费我们的精力和通讯带宽。”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既是对赵晓说,也是对频道内所有能听到的人强调:“现在,此刻,我们能依靠的,只有我们自己,以及我们提前准备的这些‘预案’。执行下一步,‘环境主动干扰’启动。”
所谓的“环境主动干扰”,是高洋充分利用仓库现有老旧设备潜力想出的一个“土法上马”的应对策略——同时启动仓库内部所有非核心、非必要的耗能设备,包括部分冗余的照明线路、老式环境调节器、甚至几台处于待机状态的自动分拣机,人为制造一个混乱的、低强度的、覆盖范围有限的复合能量场。这套方案无法像专业电子战设备那样有效屏蔽或欺骗对方的扫描,但理论上可以增加对方信号分析的难度和噪声,干扰其获取精确内部数据的效率,如同在清澈的水中倒入墨水,虽然无法改变水的本质,却能暂时模糊水下的景象。
随着指令下达,仓库内各个角落相继传来一阵阵老旧设备启动时特有的、或沉闷或尖锐的嗡鸣与震颤声,控制台上显示的区域能量读数出现了不规则的小幅波动和涟漪。
“干扰场已启动,所有非必要负载在线。”老陈的声音传来,他抹了把额头上不知是因紧张还是设备热量渗出的汗水,凑到高洋身边,压低声音,带着一丝怀疑问道:“小高,这玩意儿……真能管用?我咋感觉像是举着个锅盖,想去挡人家轨道轰炸舰的主炮?”
“死马当活马医吧,陈哥。”高洋报以一个无奈的苦笑,“至少,能给咱们自己争取一点宝贵的‘心理缓冲时间’,也让对方知道,我们不是毫无反应的‘静态靶子’。对了,让你提前准备的那批‘关键物资’呢?”
老陈用下巴示意了一下仓库深处几个堆放整齐、外表毫不起眼的金属箱:“按你的清单,挑出来了。十把经过校准、状态最好的K-7型能量步枪,配套三十个满能量匣。还有五套虽然型号老旧,但结构完整、动力核心尚可的‘铁盾-3’型单兵护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