酆都城,矗立于西南群山环抱的一片巨大盆地之中,终年被灰黑色的阴煞雾气笼罩,不见天日。尚未靠近,一股深入骨髓的阴寒死气便扑面而来,空气中弥漫着腐朽与檀香混合的诡异气味。即便是在白日,此地也光线昏暗,仿佛独立于阳世之外。
林默与顾知行站在城外数里的一座荒山顶上,遥望那座鬼气森森的古城。城墙斑驳,由一种暗青色的巨石垒成,高达十丈,其上刻满了模糊的、充满禁忌意味的符咒。城门口并无守卫,只有两尊面目狰狞、手持锁链的恶鬼石雕,黑洞洞的眼眶仿佛在注视着每一个靠近的生灵。
“好重的阴煞!此地阴阳界限模糊,鬼物横行,生人勿近。”顾知行神色凝重,手中罗盘指针疯狂旋转,最终指向城内,“地脉阴眼就在城中,那里是阴阳交汇之地,也是最危险的地方。”
林默眉心的归墟印记传来清晰的悸动,并非警示,而是一种奇异的吸引感,仿佛城中有什么东西在呼唤它。他运转净眼术,视线穿透层层阴雾,能看到城中街道上游荡着无数模糊的、半透明的虚影——那是滞留阳世的孤魂野鬼。更深处,则有几股极其强大的、带着官威和森严秩序的阴冷气息,应该是此地真正的“管理者”——阴司鬼差。
“守墓人……会在这里吗?”林默低声问道。这地方怎么看都更像是鬼域,而非守护平衡的势力据点。
“守墓人职责特殊,常驻于生死边界,监视两界平衡。酆都作为最大的阴阳节点之一,必有他们的眼线,甚至据点。”顾知行沉声道,“但如何找到他们,是个难题。我们生人气息在此如同明灯,需万分小心。”
两人商议后,决定由顾知行在外接应策应,林默则凭借归墟印记对阴气的特殊亲和力以及魂灯的庇护,尝试潜入城中,寻找线索。归墟乃万灵终点,其印记对阴魂鬼物有天然的压制,或许能瞒天过海。
林默换上一身深色衣物,将魂灯光芒内敛至极致,只留下一层薄薄的金光护体,同时全力运转归墟印记,散发出一丝若有若无的、仿佛来自九幽深处的寂灭气息。顿时,他周身的生人阳气被完美掩盖,整个人看起来如同一个道行高深的鬼修或阴差。
准备妥当,他深吸一口气,身形如鬼魅般飘下山峰,向着酆都城门而去。
靠近城门,那两尊恶鬼石雕眼中红光一闪,一股无形的探测波动扫过林默身体。归墟印记微微发凉,将那波动悄然化解。石雕恢复沉寂,并未阻拦。
林默顺利穿过高大的城门,正式踏入酆都鬼城。
城内景象,光怪陆离。街道由青石板铺就,两旁是古色古香的木质建筑,但大多破败不堪,挂着白色的灯笼,散发着幽幽绿光。街上“行人”络绎不绝,却皆非生人——有形体凝实的古代鬼魂,有衣着现代的枉死之鬼,有缺胳膊少腿的战争亡魂,还有各种精怪妖鬼,形态各异。它们或麻木游荡,或排队等待进入某些建筑(疑似阴司衙门),或彼此交易着冥币、香火等物,俨然另一个人间。
空气中弥漫着各种负面情绪:怨气、执念、贪婪、迷茫。寻常修士在此待久了,必会心神受染,阳气溃散。但林默有魂灯守心,归墟印记镇魂,反倒觉得如鱼得水,那些阴煞之气不仅无法侵蚀他,反而被印记一丝丝地悄然吸纳、转化。
他收敛所有气息,如同一个普通的游魂,在街道上缓缓行走,净眼术和魂灯感知全力开启,仔细搜寻着任何可能与“守墓人”相关的能量波动或异常痕迹。
穿过几条街道,并未发现异常。阴司衙门区域鬼差众多,戒备森严,他不敢靠近。正当他思索如何寻找线索时,前方一座气势恢宏、却鬼气森森的巨大建筑吸引了他的注意。
那是一座九层高的木石结构塔楼,飞檐翘角,挂满铜铃,牌匾上写着三个古朴大字——“往生阁”。阁楼入口处鬼魂排成长龙,等待进入。而阁楼散发出的能量波动极其奇特,并非单纯的阴气,还夹杂着一种……类似空间传送的涟漪和大量信息流转的痕迹!
“往生阁……难道是处理鬼魂轮回、记载生死簿的地方?”林默心中一动。守墓人监视平衡,很可能需要查阅生死轮回的记录,这里或许有线索!
他悄然绕到往生阁侧面,找了一处偏僻角落,施展轻身术,如同壁虎般攀上高墙,潜入阁内。
阁内空间远比外面看起来广阔,仿佛内有乾坤。无数半透明的书架直通穹顶,书架上摆满了散发着微光的玉简、竹简和卷轴,记载着无数生灵的生死轮回信息。无数穿着统一制服、面目模糊的文书鬼吏在空中飘飞,忙碌地整理和传递着卷宗。
林默隐匿身形,小心翼翼地向深处潜行。越往深处,书架越古老,记载的信息也越发久远和机密。他甚至看到了标注着“上古炼气士”、“失落文明”、“异度来客”等字样的特殊区域。
突然,他在一处标注着“天地异动录”的偏僻书架前,感应到了一丝极其微弱、却与周围阴森鬼气格格不入的、中正平和的能量残留!这能量……与守墓人“影”的气息有几分相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