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顿好栖身之所,钱镠胸中的创业之火熊熊燃烧,一刻也等不及。他没有立刻动手取卤,而是找了一处相对平整、土质细腻的沙地,捡起一根顺手的硬木棍,蹲下身,开始边凝神思索,边在沙地上写画起来。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磨刀不误砍柴工,先把制盐流程定好了!”他自言自语,神情专注得如同一位沙场点兵的将军。木棍的尖端在湿润的沙地上划出清晰有力的线条,勾勒出一幅简陋却意义重大的“制盐流程图”:
制作流程:
1. 取卤: 退潮后,取滩涂表层晶亮淤泥。
2. 沉淀: 卤水泥浆静置,粗泥沙沉底。
3. 过滤: 取上层清液,过草木灰+多层粗布(拆衣服)滤层,去细沙杂质。
4. 结晶(分叉箭头):
煮卤法: 滤清卤水入陶罐,架火熬煮 → 持续搅动防焦糊 → 水分蒸发,盐晶析出 → 刮取湿盐。
晒卤法: 引高浓度卤水入浅池 → 靠日光自然蒸发 → 结晶收盐。
5. 收储(画袋子):湿盐晾晒干燥 → 储存备用。
看着沙地上清晰的流程图,钱镠的眉头却渐渐锁紧。煮卤法,原理简单可靠,是他记忆里“某校长”验证过的方法。但问题尖锐地摆在眼前——效率!致命的速度!
他环顾身边,只有那几个在废弃村落捡来的、大小不一、有的还带着裂纹豁口的破陶罐、瓦盆。靠这几个破罐子,一罐卤水需要耗费大量柴火、大半天时间小心翼翼地熬煮,最后可能只得到一小捧湿盐!这效率,猴年马月才能积累起足以贩卖、换取启动资金、实现“做大做强”梦想的盐量?
“必须双管齐下!”一个念头如同火花般迸现,“既要煮,也要晒!两条腿走路才快!”
晒卤制盐的构想跃入脑海:挖一批浅池,引入高浓度卤水,依靠阳光自然蒸发,省时省力省燃料,理论上产量可以大幅提升!
“就这么干!”钱镠猛地用木棍在“晒卤法”旁边重重一点,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煮卤打基础,保证有产出;同时开辟晒盐场,追求规模效率!双管齐下,何愁大业不成!”
蓝图已定,雄心万丈。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沙土,望着眼前这片蕴藏着无限可能的金色海湾,疲惫的脸上绽放出充满希望的笑容,接下来,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他深吸一口带着咸腥与自由味道的海风,转身走向堆积燃料和工具的地方,真正的创业,此刻才算拉开序幕。
钱镠赤着精壮的上身,裤腿挽到膝盖,古铜色的皮肤上沁满细密的汗珠,正奋力挥动着一柄石头做的简陋的耜。他的目标,是在这片潮水退去后露出、远离村落视线的角落,挖出一连串浅坑。
“噗嗤…噗嗤…” 耜深入被烈日晒得半干的沙土,带起湿漉漉的泥块。他挖得很仔细,每个坑都控制在两米见方,深不过三四十公分。坑不能太深,深了渗漏厉害;也不能太浅,浅了存不住多少卤水。十几个这样的浅坑,如同饥饿的巨口,在滩涂上星罗棋布地张开。
挖坑只是第一步。钱镠深知,沙土松散,若不处理,辛苦收集的卤水转瞬就会流失。他俯下身,耐心地捡拾海滩上被海水磨圆的拳头大小的石块,一块接一块,用力地夯砸着坑底和坑壁。沉重的撞击声单调而沉闷,汗水顺着他的额角、鼻尖滴落,砸在夯实的土面上,洇开小小的深色印记。每一次夯砸,都是为了减少那致命的渗透。
真第二步:沉淀。他抱起一个粗糙但厚实的陶罐,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过去。罐口斜插一根草绳充当提手,每次他都尽量将罐子按入那黄褐色的、散发着浓烈苦涩咸味的卤水池,灌满,再拿小心翼翼地捧回,将浑浊的液体倾倒入陶罐,将陶罐装满以后,再把事先弄好的浅坑也装满卤水,。一罐,又一罐…阳光无情地炙烤着,蒸发着水分,留下更浓的咸涩。他像个不知疲倦的提水机,重复着这枯燥而繁重的动作,直到陶罐和浅坑的水面在阳光下反射着刺眼的光,才稍微停顿了一下。
但这远不是休息的时候。趁着日头正烈,钱镠转身在滩涂边缘的灌木丛中忙碌起来。他用石刀砍下坚韧的枝条,拔起成捆的芦苇和茅草,这些都是他宝贵的燃料。回到坑边,他选了个背风处,搬来几块大石头,垒成一个简易的土灶。过了一会儿将静置的几个陶罐里的淤泥互相倒换着倒掉,然后将几个小一号的装有较清卤水的陶罐一一架了上去。点燃干草,开始煮盐。
钱镠蹲在灶旁,像守着最珍贵的宝物。浓烟被海风卷着,时而扑向他,熏得他双眼刺痛,泪水不受控制地涌出,他用沾满泥污的袖子胡乱擦掉,视线片刻不敢离开罐中翻滚的液体。他必须控制火候,适时添减柴草。当罐中水分蒸发过半,液体变得粘稠浑浊时,他便迅速撤掉一个罐子,将里面浓缩的卤水倒入另一个罐子继续熬煮。如此反复,几个罐子轮番上阵,效率倍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