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 年的那个夏天,本应是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时光,16 岁的小玲,怀揣着对外面世界的憧憬,生平第一次离开湖南常德的家,前往湖北荆门找哥哥玩耍。在家人眼中,小玲懂事又乖巧,学习成绩优异,是全家的希望。父母省吃俭用多年,好不容易攒够了她上大学的学费 ,满心期待着她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然而,命运却在她抵达荆门的当晚,给了这个家庭沉重一击。小玲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哥哥和同事住在单身宿舍,实在不方便让她同住。好在哥哥的同事小韩提议,小玲可以借住在他女友小邢的宿舍。谁能想到,这一安排竟成了悲剧的开端。
就在小玲住进小邢宿舍的那个夜晚,小邢的朋友如往常一样来找她,可眼前的场景却让其吓得魂飞魄散。只见宿舍里,小玲躺在床上,头下全是鲜血,场面惨不忍睹。惊慌失措的朋友跌跌撞撞地跑出门外呼救,宿管听到喊声后,立刻赶来查看,随后迅速报了警。
警方接到报案后,第一时间赶到案发现场。只见小玲静静地躺在宿舍西北角的床上,身旁不远处,一根长约 60 厘米的空心钢管格外扎眼,钢管的一端还凝固着血迹。警方初步推测,这极有可能就是凶器。随后,小玲的遗体被送往法医部门进行检验,结果证实了警方的猜测。小玲左侧太阳穴处有一处致命伤,伤口范围达 9 厘米,伤口内残留着钢管的锈迹,伤口深度和横截面与钢管完全吻合。同时,警方对小玲的血液和钢管上的血迹进行比对,确认二者一致。
这究竟是怎样的深仇大恨,才会让凶手对一个年仅 16 岁的少女下此毒手?一时间,各种猜测在人们心中蔓延。
警方初步认为,凶手手段如此凶残,或许与小玲有着深仇大恨。然而,当小玲的哥哥向警方说明情况后,这一推测被瞬间推翻。小玲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根本不可能与人结仇。随后,警方又将怀疑的目光投向了小玲哥哥的仇人,猜测是否有人借此报复他哥哥。但经过深入调查,小玲哥哥性格温和,平日里从不与人发生矛盾,这条线索也随之断掉。
难道是随机作案?警方开始考虑偷窃、抢劫等可能性。然而,走访调查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宿舍楼内没有任何财物损失,附近也没有可疑人员出入,更没有人听到异常声响。凶手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宿舍,对环境如此熟悉,难道是内部人员作案?可案发时,知晓小玲住处的只有小韩、小邢和小玲的哥哥,而他们要么没有作案动机,要么没有作案时间。
案件的调查陷入了僵局,每一条线索都像是死胡同,让警方无从下手。在那个刑侦技术有限的年代,摄像头寥寥无几,案发现场附近难以找到有力线索。但警方并没有放弃,他们决定再次仔细勘查案发现场,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期望能找到一丝转机 。
功夫不负有心人,警方在案发现场发现了一张字条。字条上的字迹十分随意,内容是告别一个叫梅子的人,不仅表达了笔者不忍心杀梅子,还让梅子永远记着自己,落款处只有 “胡子” 二字。这张字条的出现,让案件似乎有了新的方向。
经过调查,警方得知 “梅子” 正是小邢的小名,而字条上的字迹与小邢的前男友小胡的笔迹极为相似。这一发现让小胡瞬间进入了警方的视野,成为了重点嫌疑人。小胡,这位有着正式编制的老师,在当地一所职业中学任教,高考时他的分数远超重点大学分数线,只因身体原因才选择了离家较近的师范学校。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他凭借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荆门市这所职业学校,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案发后小胡的种种异常举动,让警方对他的怀疑愈发加深。小胡在案发后突然从学校消失,与同事也失去了联系,仿佛人间蒸发一般。从他留下的物品可以看出,他走得十分匆忙,甚至连一些重要的东西都没来得及带走。这一系列行为,无疑让他的嫌疑变得更大,难道这位备受尊敬的老师,真的会是残忍杀害小玲的凶手吗?
为了尽快找到小胡,揭开案件的真相,警方迅速行动起来。他们组织了精干的侦查力量,成立了专案小组,兵分两路展开调查。一批警力在火车站、汽车站等地严密布控,在各个收费站等关卡仔细拦截可疑人员;另一批警力则马不停蹄地赶到小胡的老家湖北汉川,对他的家属和朋友进行全面排查和控制。与此同时,警方还发布了通缉令,在全国范围内对小胡展开大规模的搜寻工作 。
在那个信息传播相对缓慢的年代,通缉令的发布如同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让人们对案件的关注持续升温。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议论着这起离奇的命案和神秘失踪的小胡。警方的每一个行动,都牵动着民众的心,大家都期待着案件能够早日侦破,真相能够早日大白。然而,尽管警方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案情却并没有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迅速取得明显进展。小胡就像一个幽灵,消失得无影无踪,线索一次次中断,调查再次陷入了僵局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