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的风裹着枯叶的冷,刮在脸上像细砂纸蹭过。林青禾扶着陈石头娘走在队伍中间,老人的咳嗽声比清晨更重了些,每走几步就要停下喘口气,手紧紧攥着林青禾的袖口,指节泛白 —— 从村口石鼓出发到现在,他们已经在荒山里走了整整一天,脚下的路从硬土变成了碎石,鞋底子磨得发薄,连阿牛腕间的镇邪铃,都少了往日的清亮,只剩偶尔的轻颤。
“青禾姐,前面有座破庙!” 狗剩的声音从队伍前头传来,少年扛着小寒铁铲,裤脚沾着泥,却跑得比谁都快,“我去看看能不能住!”
林青禾抬头望去,雾蒙蒙的山林间,果然露出半截灰黑色的庙檐,是座荒废的山神庙,庙门歪歪斜斜挂着,门上的神像早没了半边脸,却还透着股残存的烟火气。她松了口气,转头对身后的赵婶说:“赵婶,您扶着陈大娘先过去歇着,我跟林烨哥去看看周围有没有邪气。”
秦越已经提着剑往庙周围探路,青铜罗盘的指针在掌心转得缓慢,淡蓝的光裹着指针,是暂时安全的征兆。“没发现黑商盟的痕迹,” 他走回来,剑鞘上沾了些松针,“但这庙后面有片废弃的田,地里的土泛着灰,像是被混沌气污染过,大家别靠近。”
陈石头扛着寒铁斧走在最后,斧刃的青光扫过庙门,确认没有邪祟残留:“我去捡些枯枝生火,夜里冷,得熬点热汤暖暖身子。” 吴石弓跟着他去,两人的身影很快消失在树林里,只留下踩碎枯枝的 “咔嚓” 声,在寂静的山林里格外清晰。
林青禾扶着陈石头娘进了庙,庙里的地面满是灰尘,供桌歪在一旁,桌上的香炉倒着,里面的香灰早已冷透。阿牛和狗剩手脚麻利,很快就用松枝扫出块干净的地方,赵婶从布包里掏出块旧毡子,铺在地上让老人坐下,又拿出陶锅,往里面倒了些仅剩的灵米 —— 那是从青禾村带出来的最后一点口粮,省着吃也只够再熬两顿。
“青禾啊,” 陈石头娘靠在供桌旁,喘匀了气,伸手摸了摸林青禾怀里的青铜令牌,令牌的温意透过布衫传过来,“你娘要是还在,肯定为你骄傲。当年她守灵田的时候,也像你现在这样,手里攥着令牌,眼里就有光。”
林青禾的心猛地一酸,指尖碰了碰令牌背面的 “禾” 字。她想起娘走那年,自己才六岁,娘躺在病床上,把令牌交给姐姐林青穗,说 “青穗,以后你就是灵田的守护者,要护着妹妹,护着青禾村”。后来姐姐出嫁前,又把令牌传给她,说 “青禾,灵田的灵气藏在土里,也藏在人心里,只要你不丢了守护的念,就永远不会输”。
“我娘说,守护灵田,就是守护家。” 林青禾轻声说,目光落在阿牛身上 —— 少年正蹲在毡子旁,小心翼翼地打开李婆婆留下的老稻种布包,把每一粒种子都摊在手心,对着光看,像在检查有没有受损。狗剩蹲在他旁边,用小寒铁铲在地上扒了个小土坑,说 “把种子埋在这里,能挡住风,不会冻着”。
赵婶在庙角生火,陶锅的水慢慢热起来,冒出细小的白汽。她往锅里撒了把晒干的野菊花,那是从青禾村带来的,说 “加了菊花,粥能败火,陈大娘喝了能舒服些”。火光映在她脸上,鬓边的护灵簪泛着淡绿的光,像颗小小的星。
林烨走到林青禾身边,怀里的解语佩泛着微弱的银辉,他低声说:“玉佩刚才在庙后有反应,那片废田的混沌气,和青禾村祭台的血引是同一种,黑商盟应该来过这里,可能还在附近。” 他顿了顿,看着林青禾眼底的疲惫,“你是不是有心事?从石鼓出发,你就没怎么说话。”
林青禾点点头,走到庙门口,望着外面渐渐暗下来的山林。风刮过庙檐,发出 “呜呜” 的响,像谁在轻声哭。“我在想,” 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沉甸甸的重量,“我们能顺利到道源阁吗?到了之后,真的能找到帮我们重建灵田的法子吗?还有李婆婆…… 她还在青禾村吗?”
这些话,她藏在心里一整天了。从祭台看到李婆婆跳进地缝的那一刻,从带着村民踏上逃亡路的那一刻,她就像揣着块湿冷的石头,既怕自己撑不住,又怕辜负了大家的信任 —— 她是拿着青铜令牌的守护者,是大家眼里的 “青禾姐”,可她也才十六岁,也会怕黑,也会想如果曾婆婆还在,该多好。
“会的。” 林烨的声音很坚定,玉佩的银辉落在林青禾的手背上,暖得像层薄纱,“我们有令牌,有玉佩,有道源阁的线索,还有彼此。李婆婆说过,灵田的火种不会灭,我们就是火种,只要我们还在一起,就一定能回去。”
陈石头和吴石弓抱着枯枝回来时,天已经全黑了。火堆烧得更旺,陶锅里的灵米粥泛着淡金的光,野菊花的香混着米香,飘满了整座破庙。大家围坐在火堆旁,每人捧着个粗瓷碗,粥很稀,却喝得格外暖。阿牛把自己碗里的灵米省下来大半,倒进陈石头娘的碗里:“大娘,您多喝点,喝了有力气走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