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王莽在王府马厩中挑选了一匹甲级资质宝马,朝着北境边关疾驰而去。
修行一夜的宁柔公主在王莽出门后便停止了修行,缓缓睁开美眸,简单洗漱后,将凤冠霞帔换成平日里穿的长裙,推门而出。
“宁柔昨日睡的还好?”屋外一身素衣的镇北王正在提壶浇花。
看着笑容僵硬,略显刻意的镇北王,宁柔公主缓缓开口道:“还行。”
闻言,镇北王欣慰一笑:“那便好,孤已经让下人备好早膳端到厅堂内,可自便。”
宁柔公主微微颔首,朝着厅堂走去,在经过镇北王身边时,宁柔公主冷声道:“镇北王莫要忘了,我和王莽只是名义上的夫妻,在外人面前,你不称呼我为殿下,我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若私下见面,还请镇北王注重礼节。”
等到宁柔公主消失于院门后,镇北王僵硬的笑容缓缓收敛,将手中的水壶随手交给下人,快步回到屋中一边将素衣换下一边问道:“北境边关布局到哪一步了?”
屋中阴影处,遁于黑暗中的黑袍男子缓缓开口道:“吴冕和李卫已经安排妥当,计划就在这几日进行。”
“嗯,莽儿一大早急匆匆的,这是去往哪里?”镇北王随口问道。
“看方向应该是边关那边,需要派人暗中跟上保护吗?”影子询问道。
镇北王摇了摇头:“在北境,还没人有胆子动孤的犬子。”
但随即似乎想到了什么,镇北王改口道:“派两名天字级暗卫跟着,如今暗潮汹涌,现在的北境也不一定太平。”
王莽出府后便一路向北,足足不停歇跑了三个时辰才来到北境的边关。
龙阳建国初期,最早的几位帝王为了巩固边关的稳定性,同时有效的抵御北方蛮子的入侵,耗费巨资,历时三代帝王,才修成这连绵不绝的万里长城。
而长城下则是扎堆成营的北境士卒,中军大帐前更是有重兵把守着。
王莽在距离大营哨岗一箭距离处停下,朗声道:“北境世子王莽,求见中军统帅龙鞠!”
闻言,了望塔上负责警戒的士卒神情微变,“世子稍等,容许小人先通报一声。”
不出一刻钟,负责传话的士卒慌忙奔跑而来,一边跑一边大喊:“北境世子驾到,城门打开!”
“北境世子驾到,城门打开......”
一路上,声音此起彼伏,等那名传话士卒来到王莽身前时,身后城门已经缓缓打开,两边站满披坚执锐的士卒,夹道欢迎。
第一次来军营的王莽,脑海中第一反应便是,百战之师!这些士卒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心中肃然起敬的王莽一勒马缰,朝军营中而去。
就在此时,那名通风报信的士卒,突然单膝跪地,右手放在胸前,朗声道:“欢迎北境世子!”
“欢迎北境世子!”
王莽身侧几百道声音同时响起,整齐划一,振聋发聩。胸前的玉坠恰在此时发出一道微弱的亮光,随即王莽只觉得脑海中多出一段段画面,那是王莽身前金戈铁马的日子,记忆中的王莽应该处于壮年了,脸上褪去了稚气,手持一杆长枪,身骑骏马,七进七出无人空挡,而那些身后的北境士卒则是发自内心的敬佩,无关乎王莽世子身份。
“北境铁骑!”王莽记忆涌上心头,再加上此情此景,情不自禁脱口道。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与北境共存亡!”
将士们咆哮着,血液开始沸腾。
帐中端坐的龙鞠在听到外面一片嘈杂,满脸疑惑的掀开帐门。
视线中,身穿白袍的王莽手持一杆长枪迎面策马而来。
“龙叔,好久未见。”王莽翻身下马,咧嘴一笑。
龙鞠闻言,嘴角一抽,看着王莽那不怀好意的笑容,后背发寒。
“前日不是刚见吗?”龙鞠笑着将王莽领进军军帐中,现在季节虽然才入冬,但北境本就气温低于南边,所以军帐内已经架起了炭火。
“古人云,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算下来我们已经隔了六个秋了。”王莽嘿嘿笑道。
龙鞠没好气道:“臭小子,有什么事就说,老子可没工夫听你在这贫嘴。”
王莽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龙叔,听说你麾下有三万虎豹骑。”
“想都别想,你要是需要借兵找回场子,本将军可以从军营中拨三百好手,随你去便是。”龙鞠和镇北王一样果断拒绝了王莽的请求。
“不够,三百人不够。”王莽摇了摇头。
龙鞠闻言微微一愣,眉头轻蹙,“你小子又惹什么货了,三百北境军都不够?难不成你惹到高品武夫了?”
“叔,一句话,借不借!”王莽索性耍起了无赖。
龙鞠微微沉吟,随即嘴角勾勒出一抹坏笑。
“难得莽儿开口求一次叔,我可以给你虎符,但前提是这虎符能够调动多少兵全看你的能耐。”
王莽一挑眉:“怎么说?”
“自己去军营中挑选人,但我不会给你虎符,你能让多少人跟着你,我便调多少兵给你。”龙鞠神情自若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