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扎根公社,医术扬名引风波
回到红旗公社卫生院的那天,阳光格外明媚。王医生和郑晓燕在门口等着她,看到她从拖拉机上跳下来,都笑着迎了上来。
“林丫头,可算回来了!”王医生难得露出爽朗的笑容,手里还提着一个布包,“知道你爱吃我腌的萝卜干,给你装了满满一包。”
郑晓燕则拉着她的手,上下打量着:“瘦了点,但看着更精神了!培训营肯定很累吧?”
“累是累,但学到了不少东西,值了。”林悦笑着说,心里暖烘烘的。这就是她想回来的原因——这里有像家人一样的牵挂。
李院长也特意找她谈了话,正式任命她为卫生院的“正式医生”,虽然编制还在走流程,但工资和待遇已经按正式职工发放。
“回来就好,咱们公社就缺你这样的年轻人。”李院长拍着她的肩膀,“县医院那边张老师给我打了电话,把你夸了个遍,说你放着县医院的机会不待,非要回公社,是个踏实肯干的好同志。”
林悦有些不好意思:“李院长,我就是觉得这里更需要我。”
“好,好啊!”李院长欣慰地点头,“你放心,院里的事你尽管放手干,我支持你。”
重新投入工作的林悦,像上了发条的钟,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她把在培训营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一点点运用到实际诊疗中。
以前公社卫生院看不了的一些急症,比如轻度脑震荡、急性阑尾炎的初步诊断、小儿肺炎的早期干预,现在她都能处理了。她还根据从系统里获得的“特效伤药配方”,结合卫生院现有的药材,亲手调制了一批伤药,送给采石场的工人试用,效果出奇的好,工人们都竖着大拇指说:“林医生的药,比城里买的还管用!”
她的每日签到也从未间断。在药房签到,时常获得一些稀缺药材;在诊室签到,偶尔能得到“疑难杂症诊疗思路”的提示;甚至在去村里出诊的路上,都能签出些清热解毒的草药,正好能给路边中暑的老人用上。
一次去偏远的石头村出诊,一个产妇难产,村里的接生婆束手无策,产妇已经开始出血。林悦赶到后,凭借着培训学到的助产知识和系统签到获得的“产程判断辅助”技能,准确判断出是胎位不正,用手法一点点纠正,最终帮助产妇顺利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婴。
孩子的父亲是个憨厚的庄稼汉,当场就要给林悦磕头,被她连忙拦住。最后硬是把家里唯一一只下蛋的老母鸡塞给了她,说:“林医生,这鸡你必须收下,不然我心里不安稳!”
林悦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回院后又把鸡换成了几斤红糖,托人给产妇送了回去。
这件事很快传开,周围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红旗公社卫生院有个“林医生”,不仅医术好,心眼还好,比县医院的大夫还贴心。不少人宁愿多走几十里路,也要来公社卫生院找她看病。
卫生院的门诊量一下子增加了不少,李院长乐得合不拢嘴,特意给林悦加了工资,还让郑晓燕给她当助手。
名气大了,麻烦也随之而来。
这天下午,卫生院里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县卫生局的一个干事,姓黄,穿着笔挺的中山装,说话带着官腔。
“哪个是林悦?”黄干事翘着二郎腿坐在诊室的椅子上,眼神扫过众人。
林悦正在给一个老人量血压,闻声抬起头:“我是林悦,请问您找我有事?”
“你就是林悦?”黄干事上下打量着她,带着几分不屑,“听说你本事不小啊,一个知青,没受过正规医学教育,就敢给人接生、看急症?谁给你的胆子?”
林悦皱了皱眉:“我参加了县里的赤脚医生培训,考核合格,是卫生院的正式医生,看病是我的工作。”
“赤脚医生培训?那能叫正规教育吗?”黄干事嗤笑一声,“我接到举报,说你非法行医,用一些乱七八糟的偏方给人治病,延误了不少病人的病情。今天我就是来查这件事的。”
“我没有!”林悦立刻反驳,“我所有的诊疗都是按照规范来的,用的药也都是正规药材,从来没有用过所谓的‘偏方’!”
“有没有不是你说了算的。”黄干事站起身,走到药房门口,“把你的处方笺都拿出来,我要检查!还有,把你给采石场工人用的那种‘特效伤药’也拿出来看看,说不定里面加了什么不该加的东西!”
王医生和李院长都赶了过来,看到这架势,连忙上前打圆场。
“黄干事,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李院长陪着笑,“小林医生的医术我们是知道的,她看病很规矩,从来没出过差错。”
“误会?我看是你们包庇!”黄干事不领情,“一个下乡知青,不好好劳动改造,跑到卫生院来当医生,这本身就不合规矩!我看呐,就是你们公社卫生院管理混乱!”
林悦气得脸色发白。她不怕查,她的处方和药材都经得起检验,但黄干事这番话,不仅是质疑她的能力,更是在否定她所有的努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