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手册传情,知识扎根乡土
清晨的阳光透过招待所的窗棂,在桌面上投下一道金色的光带,落在林悦连夜写就的几张纸页上。纸上是她用最朴实的语言写的“儿童急症应对指南”,从发烧如何降温、抽搐如何处理,到哪些情况必须送医院,每一条都配着她画的简笔画——比如画个小人用湿毛巾敷额头,旁边标着“温水擦身,别用酒精”;画个叉号划掉“用土方子捂汗”,旁边写着“捂汗会烧得更厉害”。
带教老师推门进来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林悦趴在桌上睡着了,胳膊底下还压着没写完的纸页,笔尖的墨汁在纸上洇出一个小小的黑点。“这丫头,真是把心都扑在这上面了。”老师轻声叹了口气,拿起桌上的指南看了起来,越看越点头——这些知识太实用了,正好能解决农村常见的认知误区。
林悦被说话声惊醒,揉着眼睛坐起来:“老师,您醒了?”“看你写的这个,”老师把指南递还给她,“想法很好,光咱们义诊不够,得让这些知识在村里扎下根才行。”
两人商量着,决定把这份指南扩充成一本小册子,印上几百份,分发到各个村的卫生室和小学。林悦负责补充内容,带教老师联系县里的印刷厂,王磊和周玲则帮忙修改插画,让图案更生动易懂。
“你看这个抽搐的图,”周玲拿着画笔,指着纸上的小人,“是不是该画个大人轻轻按住肩膀,而不是使劲掰手?”林悦凑过去一看,连连点头:“对!就怕有人以为抽搐要按住手脚,其实那样容易受伤。”三人围着桌子讨论,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他们身上,带着一种忙碌的暖意。
系统在这时弹出提示:【“基层医疗普及”模块激活,检测到实用手册编写中,奖励“方言版语音解读”权限——可将手册内容转化为当地方言录音,方便老人收听。】林悦眼睛一亮,这太重要了!很多农村老人不认字,有了方言录音,就能用收音机播放,效果肯定更好。
印刷厂的效率很快,三天后,第一批手册就印好了。封面是林悦画的一幅画: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医生牵着个孩子的手,背景是金黄的田野和红砖墙的村庄,下面写着“咱老百姓的看病小窍门”。翻开内页,不仅有文字和图画,还印着公社卫生院的电话和林悦的名字。
“这手册看着真亲切!”王大哥来帮忙搬手册时,拿起一本翻了翻,“俺娘要是看到这个,就知道娃发烧不能瞎捂了。”林悦笑着把一沓手册递给他:“王大哥,麻烦你给各村的拖拉机手都发一本,他们跑得多,能帮着宣传宣传。”
分发手册的那天,林悦和周玲去了最远的靠山屯。村支书把村民都召集到大队部,林悦站在土台上,拿着手册给大家念:“今天咱们不说别的,就说娃发烧了该咋办……”她一边念一边演示,教大家怎么量体温,怎么用温水擦身,村民们听得格外认真,有人还拿出烟盒纸来记。
一个抱着孙子的老奶奶听完,拉着林悦的手说:“林医生,你早说这法子,俺家小宝前阵子发烧,俺给他裹了三床被子,差点没把娃捂坏!”林悦笑着把手册塞给她:“奶奶,这上面都写着呢,看不懂的话让村里识字的给您念念。”
离开靠山屯时,夕阳正浓,村头的老槐树下,几个妇女围着一本手册在讨论,“发烧处理步骤”。“这玩意儿真神!”媳妇们啧啧称奇,林悦的心里也甜滋滋的。
系统提示:【“基层医疗普及”任务完成,奖励“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简易版)——可帮助村卫生室记录村民健康信息。】林悦看着远处炊烟袅袅的村庄,忽然觉得,这些手册就像一颗颗种子,撒在这片土地上,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长出守护健康的绿荫。
回到公社卫生院,王医生拿着一本手册,笑得合不拢嘴:“丫头,你这主意好!昨天有个老汉拿着手册来问,说他孙女生疹子,是不是手册上写的‘风疹’,看来真有人看进去了。”林悦心里一暖,她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夜色渐深,林悦坐在灯下,开始整理下一本手册的内容——这次她想写“老年人慢性病防治”,把高血压、糖尿病的注意事项都写进去。窗外的月光落在书页上,仿佛为她的字迹镀上了一层银辉。
她知道,一本手册改变不了所有事,但只要能让一个人少走弯路,让一个家庭避免悲剧,就值得。而这条用知识守护乡土的路,她会一直走下去。
喜欢穿成女主闺蜜,我有签到系统请大家收藏:(m.38xs.com)穿成女主闺蜜,我有签到系统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